她搬了兩趟,搬到屋外。
這些農具的分配也很簡單,只要是有田的勞動力都能借用。但在每個人都借用一圈之前,借用過的人不能再借用第二次,這樣一來可以確保大家都用得上。
“農具都歸辦事處所有,現在老朝也加入了辦事處,你們借用農具找他登記。”趙如眉丟下這句話就離開了。
在莊老長的主持下,喊人的喊人,搬東西的搬東西。不一會兒院子里外就聚攏了大幾十人,還有一桿秤砣。眾人評估完大米的重量,用寧朝今提供的人數一算,大人先拿五斤,小孩二斤半。
要是還有剩的,再商量怎么處理。
不管是一人的獨戶還是七八個人的大戶,反正按人頭,談不上誰多誰少。這五斤大米看似不多,可按一個人的份量,也能飽飽地吃上十來天。
“昨兒我還念叨著沒鹽巴,想不到大當家體恤咱們,這不就弄過來了嗎?!”分完大米,莊老長拆開鹽桶看著里面的食鹽,嘴巴都快咧到耳后根去了,“這都是好鹽啊,瞧瞧,賊白!”
“老朝你再算算,這回記得把你跟大當家捎上,你們是神仙啊居然不分糧食?得虧大米有余,不然分得你們的份都沒了,這不是在打我們臉,說我們吃絕戶嗎!?”
莊老長還在記掛剛才的事,這嘴叭叭的。
雖然大當家吃的都是從這座院子的堂食里端出來的,也不需大當家往里面添糧食。但這回的物資既然是沙壘道平分,連剛出生的小孩都有份,這要是漏了大當家跟軍師,任誰心里都過意不去。
因為這,寧朝今已經被說了十來分鐘,他深深嘆了口氣,在沙壘道總人口數上又添了兩個。經過一番有點復雜的計算,得出成年人需分得1斤2兩鹽,小孩每個人6兩2錢。
有過大米的零失誤,莊老長跟另外五人各拿一個秤砣,開始給沙壘道村民稱食鹽。
拿過一次的人不會再來,就算代為幫忙也會說清楚請其他人作證。即便沒人管理秩序,大家也都很自覺。
白天的風沙縣城還算繁華。
除街道兩側的店鋪外,街上還有不少挑夫走販,籮筐里裝著一些小巧玩意兒。
趙如眉這身衣裳算舊的了,但一些乞丐頭發蓬亂衣物臟亂更是破敗不堪。他們縮在墻角或是小巷里,眼神謹慎地注視附近往來的人,就像警惕狀態的野貓,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驚走。
趙如眉一路來到凌宅,期間十字岔路口的紙質銅錢已經被收拾。光看風沙縣城明面上的繁華與安定,實在難以想象直轄村落的百姓有多貧苦。
如果說其它街道的路人表現還算正常,那凌宅這一條街上的過路人,恨不得長出八條腿的快步行走動作,就是不明內情的人也看出不對勁了。
趙如眉站在斜對面旁觀了大約幾分鐘,凌宅兩扇大門緊閉,連個門童也沒,偏就有這種威懾力,嚇得附近的路人花容失色。
“這位阿嬸,還請等等。”
趙如眉目光在附近路人身上掃視一圈,主動攔下一位約莫五六十歲,面色和藹又緊張的婦人,溫聲說明來意:“這凌宅出了什么事,怎么大家都一副避之不及的態度?我受人之托,來凌宅辦點事,想不到他們并未開門……”
“哎呦。”
婦人聽到這話連忙拍了拍xiong膛,確認地問了句:“你真要進去啊?”
“是啊,是關于一批新家具已經做好,還沒定下送上門的時間……”趙如眉編起借口來,面不改色。
“別別別。”
婦人當即打斷,拽著趙如眉的手臂往小巷走了走,壓低聲音說:“妹兒,你聽嬸一句勸,別進去。這凌宅啊,邪門,怕是惹上什么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