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兩者不為天道所容,大景朝廷更是嚴厲打擊,一般不會出現(xiàn)于明面之上,在西域和胡國才會興盛些,畢竟戰(zhàn)力是實打?qū)嵉摹?/p>
林淵來到天霞山。
一座梵音繚繞的浩大寺廟坐落于山上。
漫山的紅楓與銀杏為這廟宇增添一抹悠然氣質(zhì),茂盛的生命力,像是上天都喜愛。
沒有選擇進寺,而是去了一旁山峰楓林下。
天霞寺為外來游客設(shè)立了論道場合,容納各派學子爭論,吸引不少游人參觀。
林淵踏入此間,很快感受到蔓延一片的火熱氣氛。
楓林樹下,有兩個讀書人模樣的年輕人,雖是士子袍服、士子巾,但佩飾不凡。
也不是所有讀書人都是修行者,但哪怕是儒文一派的修行者,在體魄上也不如其他幾派系,因為走的唯心觀想。
兩個年輕人在爭論一個難題。
到底是舍生取義好,還是暫全性命為蒼生好。
舍生取義,指在危難來臨之際,在大勢不可改變之時,為了國家大義,不愿受虜而自行了斷,保全氣節(jié)。
暫全性命,則是要在此種情況下,先委曲求全保得性命,為天地蒼生繼續(xù)獻力。
前者斥責后者沒有骨氣,為了自己的性命而拋棄以往恩德侍賊,為子孫后代開壞頭,辱沒圣人的圣賢書。
后者則辯駁,敵人雖來,可天地蒼生仍在,如果無人委屈求全維護,難道讓敵人肆意踐踏嗎。
兩人各自舉了例子,數(shù)百年前妖國大舉入侵之時,舍生取義的讀書人如歌壯烈,慷慨赴死;繼續(xù)在淪陷區(qū)為官的人,也忍辱負重,為大景太祖收復天下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