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還是太多了嗎?”
“不!老朽的意思是……既然要去,那就大膽一點。最多咱們湖南兩年三年不增補新的教書匠嘛,咱們這些個老骨頭,再撐個兩三年撐不得?”
“再增補名額?”
“只怕‘師范生’不愿意啊。”
“有官做,憑甚么不愿意?”
那老先生又道,“湖南四十九縣,一共四百九十人,這么些人,填補一兩個州,那肯定是夠了。可老朽想來,程將軍是個甚么樣的人物?天竺都護府,又豈會是魚蝦之塘?今日有‘南蘇州’‘南常州’,未知明日無有‘南敦煌宮’‘南平壤宮’?”
聽得這個老江湖所說的話,連徐孝德也是愣了一下,拂須微微點頭:“說起來,有一事老夫一直未曾跟諸君說起過。”
眾人一愣,便看著徐孝德。
徐孝德面色平靜,對眾人道:“今年馮氏、冼氏入京,所為只有一事,那就是讓廣州成為南京。”
“還有這等事情?!”
“馮氏、冼氏,好大的氣魄!”
“不過,如今之廣州,卻有這等資格。歷年整飭交通壘砌堤壩,便是海防,因廣州水泥、廣州鐵料豐產的緣故,這幾年廣州海堤甚是牢靠。只論規模,廣州較之北都太原,怕是兩三倍。”
“只是,早先聽聞是要設置南昌為京都,怎地變成了廣州?”
“瞞天過海之計,正常。”
討論了一番,眾人也明白過來,朝廷這幾年怕是進入了改制的高速發展期,皇唐天朝的版圖太大,傳統的單核統治,成本極其高昂。
但要是形成多核,又容易造成地方勢力抬頭,搞不好就是“尾大不掉”,然后麻煩不斷。
不過隨著房玄齡進獻“九鼎”,此事就又發生了變化。
比如“平壤宮”,朝廷從“平壤宮”那里,每年也能搞二三十萬貫現金,至于說實物稅,雜七雜八加起來,也有三四百萬貫。
扣除截留自用,剩下朝廷能入賬國庫的現金,最少也有十七八貫。但“平壤宮”敢作死嗎?
不僅僅是“九鼎”這種武力上的問題,就說李奉誡掀起來的“國族”認同運動,就使得分離主義在貞觀朝根本沒有市場。
簡單來講,李奉誡這個大膽狂徒掀起來的“國族”認同,是奇葩版本的“天下說”,只不過這個“天下”,從一人一家之“天下”,變成了“天下人”之“天下”,又進一步演變成“皇唐天朝”之“天下”,再進一步變成“天朝唐人”之“天下”。
具體到解釋上,自然也會出現新版本的“我注六經”,只不過這一回注釋的,是李奉誡李狂人的言論。
發展出來的兩個流派,一個是《揚子晚報》出來的戰斗編輯戰斗記者,主張實利,主張為唐人爭奪利益;另外一個則是西軍出來的年輕子弟,主張宣稱,主張“天下”所有的地、人,都歸“唐人”這個大概念所有,一個地方的土地、人口,從過去、現代、將來,都是“唐人”所有,只是“唐人”并未實際控制,但它的確為“唐人”所有。
正因為誕生了這種相當古怪的理論,分離主義的獨走成本,可以說是極其高昂。
以往一個軍閥要搞自立,要面對的只是朝廷,只是一家帝王或者是圍繞一家帝王周圍的利益團體。
但是現在,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帝王,可能還有“唐人”這個大概念下,有共同價值認知的所有“唐人”。
-------------------
又多了一個盟主,不過因為這個盟主的id比較特殊,放標題估計過不了,所以就放正文感謝一下盟主“乎b烈”的支持。當然并非別的書友就不感謝啊,實際上本書第一個盟主土豪兄“醉酒無楓”一直鼓勵支持,只是老衲都是在qq上聯系,多謝一直以來的幫助。還有像“老揚”“四眼鳥人”“bckfire”“gtboys”“賈儒1972”等等id,都很熟了,熟人太客氣了有點怪怪的。總之,不廢話,多謝支持,努力更新,爭取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