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正也。
《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皆強調(diào)撥亂歸正、扶助正統(tǒng)之意。
匡字在做解讀的時候,更聚焦于‘主動糾正’與‘輔佐正統(tǒng)’的雙重內(nèi)涵,且無任何歧義。
正史中,張柬之因發(fā)起神龍政變被封為漢陽王。
如今的張柬之并沒有力挽狂瀾的功績,
他如今只是與李唯里應外合,湊不出一個王爵。
只是他在這個世界中雖然少了爵位,但卻不會因被武三思排擠,最后憤郁而終。
因為武三思死了,李唯也不是耙耳朵的李顯。
李唯沒有在任何地方大肆褒獎張柬之等人的行為,但只是這么一個封號,就已經(jīng)讓張柬之覺得,千言萬語都比不過皇帝親賜的這么一個‘匡’字。
李多祚的靖字,指平定亂象。
這與他掌控大明宮中禁軍,穩(wěn)固局勢,配合張柬之重新布控城防的行為完全吻合。
而因以清河崔之名,為焚燒武澤天的行為引經(jīng)據(jù)典背書的崔玄暐的翊字,弱化了‘撥亂’更側重輔佐之意。
這與崔玄暐所做的事情也完全一致。
他本身只是玄武門復變之中僅排列在序列前十的‘普通’有志之士。
因他當日站出來發(fā)言才得以青史留長篇記載。
所以這個‘翊’,是指他輔佐了張柬之,也可以指他輔佐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