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張柬之晉爵匡國公,授上護軍勛,知中書省事。
李多祚進封靖國公,加授上護軍,領兵部尚書職。
崔玄暐特擢翊國公,拜上護軍,行吏部尚書權。”
同樣的話,不一樣的措辭,卻精準的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起草圣旨并不是個容易的活兒,咬文嚼字這塊屬實是難壞了畢力格,可好在他最后交出的答卷是完美的。
其中,尤以給崔玄暐的‘特擢’二字的拿捏畢力格最滿意。
根據(jù)畢力格惡補的中原常識,他知道這些世家人自詡其家族權力威望大于皇族。
好大的膽子!
雖然崔玄暐在玄武門時表現(xiàn)出了畢力格看好且欣賞的忠誠,可他姓氏的威望遠大于他本人。
敲打他,是敲山震虎,是敲打清河崔、敲打五姓七望以及那些對皇家封賞不屑一顧的世家。
腐朽又貪婪的世家,北風來了。1
我們偉大的皇帝,將會給寰宇九州帶來巨大的變革。
而我,畢力格,作為陛下心中期許的二十位杰出朝臣有力候選人,我將帶著昊天上帝的分身,長生天所象征的蒼狼,撕咬每一個對陛下不忠誠的叛徒!
李唯在給玄武門忠臣冊封的時候,自然也有了考量。
職務是各司其職,以歷史中諸位大臣的長處安排的。
而國公的封號,卻更講究些,符合這個時代的人最喜歡的隱喻與含蓄。
比如張柬之的匡國公。
匡,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