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灣。
李鈺回來,村里人都親切地打著招呼,村子以姓氏為名,那就表示這一村的人基本上都是一個姓。
李家灣的這些村民都是李氏族人,村里還有祠堂,供奉著李家先人,每逢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族長都會開祠堂,召集族老商議。
李鈺家在李家灣算是特殊的存在。
整個李家灣只有李鈺家祖上出過秀才,也只有李鈺家一直在供養讀書人,日子過得緊巴巴。
他們家有兩個讀書人的消息早就傳遍了村莊,村里人都知道李鈺是靠自己拜的夫子。
去年過年拉了一車年貨回來,可是讓村里人看得真真切切。
上門一打聽,周氏便說那是夫子獎勵的,這讓村里的人議論紛紛,覺得李鈺是讀書的料。
李瑞考了多年不中,李鈺肯定一考就中了。
這些話自然傳到了王氏耳中,將王氏氣得夠嗆,但也無可奈何,只能督促李瑞認真讀書,爭取明年能考中。
李鈺回來,周氏自然是歡喜無比,雖然李鈺每月都會回來一次,但對于周氏來說幾天不見兒子就想念得很。
李鈺將明年要去考科舉的想法給周氏說了,不一會家里人都知道了。
二房當然是驚喜,如果李鈺能考中,他們也能跟著沾光。
張氏雖然沒說什么,但卻也帶著期盼。
大房這邊則是不以為然,王氏陰陽怪氣地開口“阿鈺才讀了多久的書,就要去考科舉,真以為科舉那么好考?!?/p>
李瑞5歲開蒙,到現在都沒有過縣試,可見其難度。
而且數百位學子參考,只會取二三十個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誰不是讀了多年書去考的。
甚至有的讀了十幾二十年都沒有考過,李鈺只讀了不到兩年書就去考,真的是有錢沒地方花了。
周氏其實心里也沒什么底,不過王氏這么說,她下意識就反駁。
“阿鈺能得到夫子表揚,而且夫子也同意他去考,應該是有把握的?!?/p>
王氏嗤笑一聲“也不知道你家鈺哥兒拜的什么夫子,真要有本事,怎么不去縣學,不去陳氏族學,不去清風學院?!?/p>
“自己搞個小私塾,夸你兒子兩句,送點東西,就真以為你兒子是科舉的料?”
周氏反唇相譏“你兒子是科舉的料?考了這么多年沒過,還好意思再考?”
王氏頓時被說到了痛處,有些跳腳“我家阿瑞好歹也讀了10年書,李鈺才讀了多久書,難道就敢說一定能中。”
“中不中我不知道,但阿鈺能被夫子看中,自然有他的本事?!?/p>
“本事?”
王氏冷笑一聲,”不就是會背幾本書嗎?科舉考的是文章,是經義,是治國之道!一個小孩子懂什么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