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的眾多職務中,有兩個是極其關鍵的,一個是軍事裝備發展委員會技術審核處處長,這是軍隊系統,另一個是國防工業撥款委員會項目管理局局長,這是最高統帥部的組成機構。
后者最為重要,分量最重。
李干很明白唐德功的擔憂,畢竟兩國以后的關系會變成什么樣子,誰都無法預測。
按照蘇聯內部現在的情況,換個領導人就換個政策,陰晴不定的,抓住現在的好時機趕緊的多搞點好東西,這是對的。
盡管現在蘇聯內部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因為經歷過一次,李干非常清楚他們的內在隱患的嚴重程度。
因此,他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判斷——這個時空的蘇聯還是會解體,至于時間,恐怕就不會和另一時空一樣了。
到了那個時候,現在要1個億的東西,恐怕也就值個100萬美元而已了。
無非等那么個幾年時間,何必去浪費寶貴的外匯。
李干只得說,“先抻一抻他們,我們先把運輸機也看了,都選好了之后,打包一起談,價格肯定還能往下壓一壓。”
唐德功一想,很有道理,他便暫時不糾結了。
稍作休息后,李干等人不顧疲憊,立即對安-124運輸機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了解。
安東諾夫飛機制造廠的人更加熱情,因為本身東大和烏克蘭之間就有著非常好的合作基礎。
此前,南港造船廠在航母項目上面,得到了黑海造船廠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即便是現在,仍然有上千名技術人員、工人在南港造船廠工作。
而且,東大海運公司給黑海造船廠下了5艘油輪的訂單,極大地改善了黑海造船廠的業務結構。
安東諾夫飛機制造廠的熱情,甚至讓烏斯季諾夫都感慨萬千。
盡管同屬一個聯盟,但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畢竟是兩個國家,之前遠東叛亂時,烏克蘭的態度就比較曖昧,對于參與遠東戰爭不太積極。
對他們來說,遠東太遠了,彼此之間沒有任何利益羈絆。
黑海艦隊的態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證明。
看了一圈之后,李干大感驚訝的是,安東諾夫飛機制造廠的情況相當的不理想。
這個廠子規模非常大,有幾萬人,可是,只有三分之一的車間在運作。
這說明這個廠子得到的生產計劃任務數大幅下降了。
烏斯季諾夫沒有藏著掖著,他直白地說道,“我們縮減了生產任務,在經濟建設上面投入了更多的資金,所以安東廠目前只能維持三分之一的生產。”
“安-124的產能是沒有問題的,價格好說,如果采購數量達到100架,我們只需要五年時間就能完成交付。”
李干微微搖了搖頭,說,“我們不會買很多整機,還是那句話,我們要整套技術和生產線。”
烏斯季諾夫顯然是得到了授權的,他說,“36架整機,36架組裝,200架授權生產,你覺得怎么樣?”
李干依然搖頭,“授權生產意義不大,我們要全套技術。”
烏斯季諾夫想了想,說,“但要作出限制,你們只能自用,不得出口。”
聞言,李干笑道,“起飛重量400多噸的戰略運輸機,除了東大、蘇聯、美國,有哪個國家用得起?上將同志,這樣的限制,完全沒有意義。”
烏斯季諾夫也笑了,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