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124使用了4臺p-18t渦扇發動機,每臺推力234噸,總推力達到了936噸。
這使得該機最大起飛重量高達405噸,比c-5的379噸多了26噸,后來改進的c-5才超過安-124,達到了418噸。
安-124能搭載213噸燃油,按照每小時油耗10噸計算,滿載燃油的情況下,能夠進行21小時的飛行,轉場距離高達16500公里。
所謂轉場距離,即滿載燃油不載貨的情況下,飛機從a機場到b機場的最大距離。
這個飛機的方方面面性能非常適合東大的實際情況。
當前,就陸地領土而言,從最南邊的瓊島到最北邊的伯力省北部,直線距離長達5500公里。
如果從曾母暗沙算起,這個距離將會是驚人的7000公里!
沒有一款長航程的大型運輸機,根本無法滿足這么大一片國土的安全保衛需求。
如果全部用來搭載步兵部隊的話,一架安-124就能塞進去三個滿編連,這樣的裝載能力是非常有實用性的。
10架安-124就能投送30個連,也就是6個營的兵力,當然,這是純步兵的數量。
哪怕是投送合成營,10架安-124也能拉著2個合成營飛出去四千多公里。
有了這種運輸機,東大軍隊才具備全球投送能力。
另一時空經歷過大地震的李干,非常清楚大型運輸機的戰略意義,無論是軍事用途還是其他用途,都是不可替代的。
李干仔細考察了安東諾夫飛機制造廠的實際產能,他發現安-124的年產量絕對做不到年產20架,烏斯季諾夫的話水分很大。
他現場對烏斯季諾夫說,“你們的年產量不會超過5架,上將同志,考察團里包括我,都是行業里的專家。”
烏斯季諾夫沒有絲毫的難為情,他笑道,“開足馬力生產,年產量20架是能夠做到的。”
李干不可置否地搖了搖頭。
這是,烏斯季諾夫忽然說,“大型運輸機我們還有伊爾-76,這個飛機也非常適合你們的需求。”
“其次,我們正在搞六發運輸機,載重量250噸,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投入一筆錢,我們優先為你們生產。這個飛機已經進入制造階段了。”
李干微微愣了一下,說,“安-225嗎?”
“是的。”烏斯季諾夫沒有否認,也沒有意外。
安-224計劃不是什么秘密,西方情報機構早就知道了。
李干笑著搖頭,“安-225對我們來說性能過剩了,這個飛機對機場的要求太高,實際意義不大。”
簡單地說,安-225就是安-124的放大版,增加兩臺發動機,機身尺寸更大,最大起飛重量高達640噸,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什么都大!
這個飛機有三副油門桿,每一副油門桿控制兩臺發動機,在空載的情況下,哪怕只剩下兩臺發動機,也依然能夠飛回機場。
老毛子搞安-225是為航天服務的,屬于特種需求飛機。
安-124已經是完全夠用的了,即便是老毛子,也就打算制造幾架安-225,批量生產是不可能的。
烏斯季諾夫把李干當小白,忽悠他投錢進來,等到東西生產出來交付了,掃眼一看,我尼瑪,國內能起降安-225的機場就那么三兩個……
安-124不同,這個飛機采用了非常耐操的起落架結構,滿載的起飛滑跑距離不超過1800米,標載情況下的滑跑距離也不超過900米。
4c級跑道通常在1800米-2400米之間,因此,在極端情況下,安-124甚至可以在4c級機場進行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