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斯季諾夫提議休會,他和身邊的人低聲討論了一個多小時,和莫斯科那邊反復溝通了幾次,談判繼續進行。
烏斯季諾夫道,“我們可以答應你方提出的條件,但是我們也有一個新的附加條件。”
李干示意他暢所欲言。
烏斯季諾夫說,“我們計劃建設一條輸油管道,從西伯利亞的秋明油田一路向東通往貴國的阿泰地區。雙方要簽署一項長期的石油供應協議。”
“東大每年需要從蘇聯進口不少于1000萬噸的石油。”
這一招,對老毛子來說是在搶中東地區的生意,因為當前東大進口的石油,大部分來自中東地區。
老毛子的石油開采難度大,成本高,品質也比不上中東地區的,在國際市場上沒有優勢。
當前能看到的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以及地區,美國第一,歐洲第二,其次就是東大了。
老毛子要擴大石油出口,唯一的選擇就是東大。
但是,需求總會飽和的。
烏斯季諾夫掌握的情報顯示,當前東大的石油終端市場已經非常穩定了,增加從蘇聯進口,就得減少從中東地區的進口量。
顯然,這是很難下的決心。
然而,這一點對李干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他最清楚東大經濟發展的迅猛,石油需求激增不是年,而是持續整整三十年!
別說新增1000萬噸進口量,就是乘以10,也遠遠滿足不了東大市場的需求。
老毛子主動提出來建設輸油管道,正合他意。
現在抓緊建起來,免得等到蘇聯沒了,和大毛打交道又各種扯皮,折騰十年八年,輸油管道連影子都沒一個。
唐德功拽了拽李干的衣袖,寫了一個紙條放在李干面前。
上面只有幾個字——國內市場飽和了。
李干看了眼,拿起筆在下面寫了四個字——石油儲備。
沒錯,有了這新增的1000萬噸石油,直接在西北地區建石化基地,把國家石油儲備體系給建起來。
根據國防的實際需求,東大必須要保證有90天的石油儲備,才能達到能源安全的基本線。
小日本自己是沒有石油資源的,它們的石油儲備是30天。
要是被切斷海上運輸線,30天后小日本們就全都得回到原始生活狀態。
能源安全太重要了,僅次于糧食安全。
李干裝作與唐德功低聲交流了幾句,略顯為難地說,“原則上,我們是可以答應這個條件的,不過,秋明油田的開發,必須要有東大石油企業的參與。”
“我們得保證輸油管道有足夠的流量。”
這個條件太不算什么了,當前老毛子迫切希望和東大加深經濟層面的合作交流、擴大貿易規模,巴不得東大企業前來投資。
雙方一拍即合,各得其所,立即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