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花錢的路徑是什么?不還是孩子的科舉?不還是書院?”
“所以,好的書院里,先生是有錢的。也有有錢的孩子,那些孩子出去科舉,去益都縣里花錢,去京師里花錢,但最后如果沒考上,不還是得回來嗎?”
“當然,也有隨著孩子考出去,舉家搬去益都縣的家族,但人老了都念著落葉歸根,怎么說窮縣都有富家翁。”
楊凝的眼里閃著光,她緊緊盯著任氏:“娘,我想攢錢,去益都縣里也開一家這樣的酒樓。”
任氏沉默著看著楊凝,楊凝很好,有著一股沖勁,敢去做,敢去拼,腦子靈活,只可惜,這里不是她在的年代。
“你以前,也是這樣拼命嗎?”任氏有點心疼楊凝,她雖然不太能理解,但她愿意接受。
愿意接受楊凝這樣拋頭露面,不顧世人的看法和眼光,愿意她出去闖蕩,也愿意容納她歸家。
“太累了……”她沒有說出讓楊凝好好嫁人的話,她只是溫柔地摸了摸楊凝的眉眼,“都幾天沒好好休息了。”
楊凝看著阿娘關心的神情,垂下頭,莫名其妙地有點理虧的感覺,“我以后不會了。”
“想去益都縣啊,阿璟也在益都縣。”任氏輕笑一聲,“說到璟兒,我也有點想他了。”
楊凝看向任氏,任寶衣的眼睛很美,溫柔的,包容的,深邃得仿佛能看透楊凝的靈魂。
她說:“想去就去吧,我在此處為你守著莊子,你要是去益都縣了,我就去莊子上住。等你安排好了,再來接我。”
“你何時動身?”任氏看著十分果斷。
楊凝沉吟思考了一番,“這幾日在和昌樂縣的幾位鄉紳宴請,時間寬裕些的話,三日后吧。阿娘,你還沒吃早飯吧?走吧,我們去后院茶室。”
任氏點了點頭,跟著楊凝身后走,邊走邊問道:“這幾日莊子上多了不少單子,都是你的杰作?”
楊凝聞言,整個人都高興了起來:“是啊,我這每隔一日就讓莊子給我送貨,他們那些開店的、開酒樓的都知道給我送貨的車夫來的時間,他們直接攔住了他,問了是從哪里訂的魚,不少人開始偷師想著學我酒樓里的手藝呢。”
“有些進不了多少貨的,擔不起魚運來損耗的,會直接在我這里拿魚貨,我只多收三十文。”
任氏點了點頭:“最近來進貨的可不少,對了,那莊子怎么一天之內多了那么多人,還請人挖了那么多魚池?動作太快了,工錢也貴。”
“嗯,準備多弄些,好制成干貨,到時候我還要在益都縣賣。”楊凝說起賺錢和做生意,整個人神情都不一樣了,眉飛色舞,興致勃勃。
北方地大物博,但偏偏離海也遠!
從青州府到開封府這一路過去都是干貨、海貨的藍海啊!!!
想想在開封府開魚樓、賣海魚、賣干貨、賣螃蟹、鮑魚、海參、魚翅……
楊凝仿佛看見了無數的銅板金銀落進她的口袋里,太妙啊!
這要是現代社會,這錢哪里能輪得到她來掙?
再往西走,是太原府,這幾日楊凝和縣里的行商也宴請了幾回,了解了這個朝代目前的情形,可以說和歷史上的明朝是非常相像的,可以說是明朝的同行世界,只不過皇位繼承上有了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