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大家來這里倒也不是為了口舌之欲,還是為了去談一些事情。
諸葛方馬上就要走,也就沒有去繞什么彎子,半認真半訴苦地將自身為難之處講了一遍——與眾人想得不同,沭陽縣令這個職位,還真沒有表面看得那么風光。
“私鹽,流民,亂匪。”
諸葛方扳著手指頭,一板一眼地將當前的問題說了一遍,道:“這三個問題本質上是一環套一環的,想要解決任何一個,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諸葛兄所言極是,這三個問題其實本質上還是一個問題,那就是私鹽。”
陸沉為了能夠進一步發展,這兩天其實也認真研究了一番兩淮鹽政的問題,多少也有些所得,當即侃侃而談:“淮安分司作為控制淮北鹽政的關鍵所在,原先每年能給朝廷至少提供二百萬兩的鹽稅,可現在卻萎靡不振,一年遞解的鹽稅甚至不到三十萬兩,就連護鹽營也形同虛設,不得不推到重頭再來。”
“沭陽位于淮北三大鹽場的必經要道,早就被私鹽大商上下腐蝕一空,以致于私鹽不能禁,流民多如蟻,亂匪更是橫行無忌。”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抓到問題的關鍵。”
“淮安分司鹽政的問題關鍵,主要在于三個地方。”
眾人聽到這里,不由得紛紛問道:“敢問是哪三個地方。”
陸沉輕輕一笑,慢慢豎起了三根手指頭,一邊豎著手指頭一邊說道:“鹽場、鹽引和鹽關。三者之弊,令人心驚。”
所謂的鹽場,即淮安分司下設淮北各鹽場,比如板浦、中正、臨興等鹽場,每個鹽場都會設置一個場大使,駐扎在鹽場上,負責督查鹽民和灶戶的生產定額,防止私煎私賣。而根據陸沉所知,鹽戶黃冊實際上已經淪為空文,里面的在冊鹽民跟實際已經對不上號,大量的鹽民和灶戶淪為了權貴的附庸,大部分的煮出來的鹽甚至都沒入朝廷的賬冊。
其次是鹽引,在兩淮鹽政淮安分司中,負責鹽引發放管理的官員主要是淮安分司運判,負責產鹽、收稅、驗票、支鹽、清稅等各環節,其中鹽引的發放管理屬于重中之重,鹽商需先向淮安分司繳納課稅,換取鹽引,方可赴鹽場支鹽,且分司還需要根據銷區需求定下相對應的‘引額’,再通過‘截角’‘驗引’等流程,防止偽造或超量運銷。
而根據陸沉的實際了解,這一項政策也都淪為空文,鹽商們拿去的鹽引數量,跟實際上的支鹽數量同樣掛不上號,大量的鹽被直接運出了鹽場,所謂的引額也都是空文。
陸沉說到這里,才嘆了一口氣,道:“你們別以為這些東西是什么機密,實際上稍微去下面打聽打聽就知道,這些都是半公開的弊政了。”
“說得好!”
陳寅這個時候大踏步走了進來,臉色也是一片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