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里,陸沉心中也頗為高興,倘若這件事得以推動,那么好處著實很多。
陳寅的臉上也浮現出一絲欣慰之色,“原本以為你多少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大放異彩,卻沒想到你竟然能這么出色,若是繼續將你當成護衛,怕是有些浪費人才了。”
“大人提拔有恩,下屬不敢妄言。”
陸沉倒也不是裝模作樣,他的提升速度已經很快了。
陳寅擺了擺手,道:“原本我打算在淮安分司里找一些閑差缺職,可是看來看去,卻都有些不合適——你不是正統出身,若隨便安排一個官職,反倒是鎖住你了。”
陸沉點了點頭,這點確實是沒辦法繞過的天塹。
在大雍朝為官,首要就是看出身,也就是必須得是進士出身,才算是正統,當官必定是清流主官,只要功績、資歷到了,有了空缺基本上就能升上去,升官無有障礙。
而對于那些非正統出身的,大部分則是一輩子只能在佐官和小吏中間廝混,哪怕是得了功勞,辦了實事,最終也難以擔任一任主官,哪怕是品級再低,比如一縣的縣令,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可對于那些正統出身的家伙來說,只要有個進士的出身,哪怕是剛剛做官,最差也是一縣縣令,由此可見二者相差之懸殊。
當然,隨著天下大亂的緣故,這個規則也不再是鐵律,也是有一些非正統出身的家伙攀登高位,就比如現任揚州知府藺九安,出身雖然也很低微,卻趕上了時機,抱好了大腿,升官速度也是堪稱一絕。
陳寅這個時候說這些話,也是擔心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被陸沉理解,也就多說了幾句,“我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先讓你由武轉文,比起在護鹽營里苦熬日子,不如先博一個出身,將來做事也方便些。”
陸沉心中一動,頓時大喜,倘若能由武轉文,還真是一件大好事。
哪怕是做最底層的正九品文官,也比所謂的正七品武官也要強。
原因很簡單,大雍的武官比起文官而言,實在是地位太過于低下,甚至連開口說話的權力都沒有——昔日戚南塘位居參將一職時,曾經給朝廷上書過軍略,卻不想直接被浙閩總督直接亂棍打出,只因為一點,武官不得妄言朝廷大略!
這是一個很離譜的事情,那就是大雍朝的軍略大政,竟然是由一群狗屁不通的書生做出來的,真正在一線帶兵的武官反而沒有說話的權力,去哪里打仗,怎么打仗更是全部都要聽從文官的安排!
對于陸沉而言,他并不愿意在武官里面一直廝混,當初鄭先示好的時候,也是因為鄭先不能給陸沉由武轉文,這才沒有得到陸沉的投靠。
陸沉倘若一直在武職里面廝混,哪怕能混到六品甚至五品,到頭來也只是供人驅使的份,反倒是哪怕是最低一層的文官,也沒人敢真正小看,光是上升空間就要大上許多。
當然,陳寅也沒辦法安排很重要的職位,尤其是主官是沒辦法安排的,哪怕是最小的縣令,也至少是正統出身,他真正能安排的,還是下面的屬官和佐官,這些都在陳寅的職責范圍之內。
只是到要做什么屬官,陸沉心中卻暫時沒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