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發現,原來我們一直都抱著之前的老技術坐吃山空。
在這里我也代表同志們對趙杰同志表示感謝。
我們認為這本書完全可以作為各大機床廠的核心指導手冊進行推廣。
我回去之后,馬上組織一機廠的所有一線職工對這本書進行認真學習。”
聽到這番話之后,李局長也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他也沒有想到趙杰寫的這本書居然這么厲害,讓這群眼高于頂的專家和老師傅們都服氣了。
這年紀輕輕的小趙同志當真是神了。
既然這本《機床設計與制造》已經經過了專家的審查,陳部長便直接下令全國所有機床廠組織人員進行學習,以后就將作為各大機床廠的核心指導手冊進行使用。
蓉城一機廠這邊響應的速度是最快的。
李興華每天都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對工人進行培訓和學習。
哪怕因此耽誤了生產也不怕。
相較于生產速度來說,工人們只要能吃透部分知識點,就能夠將落下的生產追上來。
況且進行規范生產,對于蓉城一機廠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327工程這邊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展速度也是非常喜人的。
作為核心材料的首批鍺晶體也在蓉城鋼鐵廠的緊急開工下成功完成了冶煉。
要知道更先進的商用硅晶體管在54年才被制造出來,現在主流的半導體材料就是鍺晶體。
鍺晶體的成功冶煉,對于龍國的半導體技術來說也是屬于重大進步。
特別是對于接下來的雷達研究和計算機研制都有著重大作用。
當然,趙杰對于鍺晶體其實并不是很滿意,這東西只是解決有和無的問題。
硅晶體這玩意一定要搞,而且要盡早。
在327工程結束之后,他直接在西南工業局下成立了西南半導體材料研究所。
當然這都是后話,純度足夠的鍺晶體研制出來后接連傳來了好消息。
核心的絕緣材料聚四氟乙烯和制造天線所需的銅覆鋼都相繼完成了制作。
接下來只需要等殷鋼、坡莫合金等合金鋼材就位,就可以正式生產瞄-5型炮瞄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