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只是無意中說出的那幾句話。
皇帝說,
盡信書不如無書,
有的時候閱讀過往的記錄,不能反復糾纏一字一詞,而應該觀其大意;比如說,
高皇帝“感龍而孕”的故事,就更多只是一個象征性的、比喻性的意向;人們應該關注的,
是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暗示,
而不是說——啊,不是說當時真有那么一條龍。
這幾句話說得很輕巧、很散淡,
仿佛真的只是隨便想起,
無心中提到的一句閑話。但在場稍有見識的人,
幾乎是立刻就變了臉色。于是乎全程一片默默無聲,只能垂眉順眼,
屏息凝神,
老老實實聽皇帝高談闊論,
談論的話題亦愈來愈偏,說完“感龍而孕”的往事,
又開始提及高皇帝“乃赤帝子”的設定。他反復強調,這個設定中的“赤帝”,
也是一位哲學上的、精神上的、更傾向于形而上抽象意義的神祇,而不能像愚夫愚婦一樣,天天跳大神發癔癥,真的希望這位赤帝會“降臨”。
皇帝的語氣非常輕松,但底下的氣氛卻漸漸凝重。當他說到“感龍而孕”時,旁邊的侍中已經開始面色發白;當他談到“赤帝子”時,幾位有腦子的人干脆已經手忙腳亂的摸出炭筆和白紙,或者干脆扯開自己的衣袖,在袖子上記錄皇帝的談話——這些人朦朦朧朧,還并不知道這幾句莫名其妙的閑談有什么深刻的暗示,但哪怕是憑借本能,他們也能敏銳意識到,要是真把談話內容放出來,那恐怕會是驚天動地的變故!
什么變故呢?作為在相關領域全無經驗的新手(說實話,誰會一直關注皇帝祖宗的身世問題啊?),他們聽也只是聽,記也只是記,并不太明白皇帝的深意;只有幾個從上林苑受訓人員中選拔出來的標兵腦子靈活,才能隱隱約約的意識到,這種莫名其妙的言論,恐怕回應的是上林苑中某些甚囂塵上,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大膽妄言的狂想。
正因為士卒們對“感龍而孕”生出了疑惑,皇帝才會在召見的間隙特意回上一句。這樣的用心雖然微小,卻稱得上是細致周到、處處妥帖,恩德堪稱天高地厚,絕對是君臣間柔情蜜意、溫柔小性的典范,真是要叫人感激涕零,從心尖尖里生出暖意的。
雖然用人朝前,不用朝后;用人如積薪,后來者居上;但老劉家的皇帝要寵幸起一個大臣來,那也真是會疼人吶!
不過,感激歸感激,這回應的態度卻也非常奇妙。先前他們私下里揣度皇帝的態度,覺得回應無非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拿出切實證據坐實高皇帝就是一條龍服務出來的,從此堵住所有質疑之聲——但說實話這不太可能;畢竟大家混了這么多年,實在也沒看到過一丁點龍的跡象;那么切實的證據拿不出來,就只剩下捂嘴了——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你們深受皇帝大恩,幫天子閉一閉嘴又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