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向李淵。
“那幾個倭國留學生在東市的所作所為,不止王建國一人所見,東市的商戶百姓都能作證。”
李淵緩緩道,“他們持械傷人在前,強搶財物在后,王建國出手制止,何錯之有?”
他指著倭國使者,“至于斷交之說,更是可笑。我大唐物產豐饒,文化昌盛,倭國派遣唐使來學習,求的是我們,不是我們求他們。”
“太上皇說得是!”
戶部尚書劉文靜出列附和,“臣昨日收到奏報,今年倭國從大唐買走的絲綢、瓷器比去年多了三成,光是關稅就收了五千兩白銀。他們若是斷交,損失的是他們自已。”
其他大臣也紛紛議論起來,大多覺得不該嚴懲王建國。畢竟倭國留學生在長安的惡行早已傳遍大街小巷,只是沒人敢像王建國這樣公然反抗。
李世民聽著眾臣的議論,臉色漸漸緩和。他看向王建國:“王建國,你可知罪?”
王建國心里一緊,隨即道:“草民不知罪。若陛下認為草民制止惡行有錯,草民甘愿受罰。但草民絕不認錯。”
“好一個絕不認錯!”
李世民突然笑了,“朕就喜歡你這股硬氣。來人,傳朕旨意:倭國留學生在東市持械傷人,強搶財物,著即驅逐出境,永不得踏入大唐半步!倭國使者管束不力,罰俸一年,閉門思過!”
倭國使者癱倒在地,面如死灰。國子監祭酒也嚇得瑟瑟發抖,不敢再多說一個字。
王建國愣在原地,沒想到事情會是這樣的結果。李世民走下龍椅,扶起他:“你讓得對。我大唐雖然崇尚禮儀,但也不能任人欺辱。以后再遇到這種事,不必顧忌,該出手時就出手。”
“謝陛下!”
王建國深深鞠了一躬,眼眶有些發熱。他突然明白,這個時代雖然有妥協和懦弱,但更多的是血性和骨氣。就像李世民,他懂得權衡利弊,卻也守住了大國的尊嚴。
走出太極宮時,月光已經升了起來。福安笑著說:“王小哥,你這下可成了長安的英雄了。”
王建國笑了笑,心里卻沒有多少喜悅。他知道這只是一場小勝利,真正的較量還在后面。但他不再像之前那樣焦慮,因為他明白,只要守住內心的原則,守住腳下的土地,就沒有什么可害怕的。
回到百姓樓時,張虎和張翠正坐在門口等著,見他回來,趕緊迎上去。張翠的眼睛紅紅的,顯然哭過。
“沒事了。”
王建國笑著說,“陛下不僅沒罰我,還把那些倭國人趕出去了。”
“太好了!”
張虎歡呼起來,趕緊拉著王建國進屋,“我給你留了火鍋,快趁熱吃。”
銅鍋里的湯咕嘟作響,翻滾的紅油里浮著密密麻麻的辣椒,看著就充記了力量。王建國夾起一片毛肚,在鍋里七上八下涮了涮,放進嘴里嚼得咯吱響。
“以后再也不用擔心那些倭國人了。”
張翠給王建國盛了碗湯,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嗯。”
王建國點點頭,心里卻想著更遠的事。他知道歷史的洪流不會輕易改變,但他會盡自已所能,讓這個時代少一些屈辱,多一些尊嚴。就像這火鍋,只有夠辣夠勁,才能讓人吃得酣暢淋漓。
夜色漸深,百姓樓的燈還亮著。銅鍋里的湯還在咕嘟,映著三個人的笑臉,溫暖而堅定。王建國知道,明天的太陽升起時,長安會是新的樣子,而他的故事,也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