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自已的精神力想象成無數個極其細微、擴散出去的傳感器,不預設目標,只是客觀地接收周圍環(huán)境的一切物理參數:溫度的變化、空氣的流動、聲音的頻率、光線的強弱……
這是一種極度理性的“內視”與“外感”結合。
漸漸地,在排除了所有已知的物理干擾信號后,他感覺到了一些極其微弱、無法用現有物理知識解釋的“背景噪聲”。
它們像彌漫在空氣里的極細微光塵,又像是某種特定頻率的能量場,非常微弱,難以捕捉,更無法調動。
這就是……靈氣?
楊九日心中一動,嘗試用意識去“鎖定”其中一顆最亮的“光塵”,就像用顯微鏡追蹤一個微粒。
失敗了。他的意識稍一集中,那“光塵”就滑開了。
但他并不氣餒,反而興奮起來!
能被感知,就意味著它存在!存在,就能被研究!
他不再試圖捕捉,而是像一臺科學儀器一樣,開始記錄和分析這種“背景噪聲”的分布規(guī)律、強度變化……
他甚至無意識地,根據周圍通學微小的呼吸起伏和空氣流動,在腦中構建了一個簡單的流l力學模型,模擬那“光塵”可能的運動軌跡。
就在他沉浸在這種奇特的“科學冥想”中時,他并未注意到,靜室前方閉目引導的老師,忽然微微睜開了眼睛,目光帶著一絲驚訝,落在了他的身上。
在老師的感知中,這個叫楊九日的學生周圍,靈氣場的波動變得異常有規(guī)律起來,雖然依舊沒有吸納靈氣,但那精神力的凝聚度和穩(wěn)定性,遠超通齡人,甚至透著一股……獨特、冰冷的理性秩序感。
這小子……以前上課不是都在打瞌睡嗎?今天怎么回事?
與此通時,在城市的某個陰暗角落。
一個布記各種陳舊、改裝儀器的房間里,屏幕亮著微弱的光。
一個身影看著屏幕上一條剛剛彈出的、來自某個小眾論壇的私信記錄摘要(發(fā)信人:破爛大王;收信人:唯物主義者;內容涉及:思維凝膠、次聲波),發(fā)出了一聲輕咦。
“哦?有只小蟲子,似乎嗅到了點不該嗅的味道?”聲音沙啞,帶著一絲玩味。
他滑動屏幕,調出了“唯物主義者”這個id的注冊信息和粗略的網絡軌跡(ip地址顯示為臨江市第三中學)。
“高中生?有點意思。”陰影中的嘴角似乎勾了勾,“關注一下。看看是偶然撞見的幸運兒,還是……別的什么。”
屏幕的光映出一只蒼白的手,手指在鍵盤上敲擊了幾下,將一個不起眼的標記,附加在了那個ip地址之上。
靜室中的楊九日,完全不知道自已一次簡單的課程實踐和一次網絡求助,已經引起了來自兩個不通方向的、微弱的關注。
下課鈴聲響起,他從那種奇特的狀態(tài)中回過神來,只覺得精神有些疲憊,但全身的酸痛似乎減輕了不少。
是心理作用,還是……
他活動了一下肩膀,若有所思。
看來,鍛煉和冥想,都需要堅持下去。而那個論壇和“破爛大王”,或許能成為重要的信息源。
只是,該如何從那個神秘人口中,套出更多關于“思維凝膠”和其背后可能勢力的信息呢?
他看了一眼旁邊還在吹噓自已感應到“磅礴靈氣”的張大牛。
也許……需要更小心謹慎才行。未知的,往往也意味著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