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這塊碑林的布局有點像一種早期環式編排系統。
”他輕聲說,像是自言自語,又像在提醒她什么,“在南嶺古滇遺址和荊楚早期族系中都發現過類似結構……如果夏川也存在,那可能不是偶然。
”夏日葵心頭一震。
她從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甚至經過碩士期間那一段時間的仔細研究,都從未將那些碑的排布與“環式結構”這樣的術語聯想在一起。
這個人,果然不簡單。
“我……可以帶你過去看看。
”她定了定神,說道。
傅寄年看著她,點頭:“那就現在?”夏崇武剛想開口說話,就聽一旁的領導清了清嗓子:“各位同志,夏川碑林那邊安排了村里的年輕人帶隊,午飯前完成第一輪田勘,下午準備匯總會談——辛苦大家配合。
”“那就麻煩小夏同志和傅研究員帶大家走一趟了。
”夏崇武笑著說道,回頭沖夏日葵比了個加油的手勢。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朝風壟山出發。
陽光愈發熱烈,穿過茂密的枝葉落在青石板路上,灑下一地斑駁。
夏川的碑林藏在風壟山東麓,一條小路蜿蜒而上,穿過溪橋與兩段竹林地,眼前豁然開朗。
碑林約有四十余塊石碑,錯落分布在山間高地上,有的已傾斜埋入泥中,有的仍孤立在風中,碑面苔痕密布,字跡斑駁。
夏日葵在前方引路,一路講著夏川村的歷史與傳說。
“夏川村最早可追溯到明初,據《地方志》記載,夏家原為中原大族,因戰亂遷徙,最終在這片山水之間落腳。
”“據說他們選址講究風水,三山環抱、一川貫通,正合‘水潤禾川,人旺地靈’之勢。
彼時此地山林豐茂、水脈縱橫,極適農耕。
相傳這條水源乃夏氏祖先選地時‘占星問川’所得,故稱‘夏川’。
”“直至民國時期,夏川村因地處交通不便,一度衰落,但保留了完整的宗祠和幾棟古宅,成為村中重要歷史文化遺產。
近年來因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通了公路、建了新農宅、引進現代農業技術,村容煥然一新,但仍保留了大量古跡和傳說。
”夏日葵一邊介紹著,勘查隊伍里有不少于三個人同時在用紙筆以及錄音設備進行記錄。
“……相傳村后‘風壟山’常有異光,時人曾記載‘夜有金光如龍,繞山不歇’,后世解釋為磷火或氣象奇觀,也為夏川增添幾分神秘。
若川中忽現異象,一些老人認為是‘山神顯兆’,與舊時《夏氏族譜》中‘川澤異象、當有貴人’的傳說遙相呼應——”說到這里,夏日葵猛然停下了腳步——她想起昨晚半夜時發生的一切,背后漸漸豎起寒毛。
昨夜——在一個可怕的猜想成型之前,夏日葵的腦中忽然浮現出一張站在灶臺旁巴巴盯著她往鍋里倒醬油的臉。
不,不可能的……那人現在估計正呆呆地坐在院子里,餓著肚子等她回去做晚飯,就是不知道中午的碗他洗了沒有。
傅寄年時不時駐足查看,用手中的測繪工具測量碑體間的距離與方位,偶爾拿出便攜式光感儀器對準碑刻邊緣。
“這些碑的朝向排列,不太像是隨意豎立的。
”他低聲說,“你注意到沒有?從這個角度望過去,有五塊碑,像是圍著中心某種虛點旋轉排布……它們之間有一種力的牽引。
”夏日葵回了神,小心試探:“你覺得它們‘在動’?”傅寄年側頭看她,目光深了些:“你也感覺到了?”兩人視線在碑林中央交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