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胤王朝永昌三十九年冬。
河?xùn)|道,朔州府北路。
隸屬靜邊軍鎮(zhèn)的一座名為延慶墩的烽燧臺,聳立在兩山之間的北疆廣袤的原野上。
隱約的山脈,稀疏的樹木,干枯的河床,一眼看不到頭的黃沙,說不盡的蒼茫和荒蕪。
北風(fēng)呼嘯,卷起漫天黃沙。
趙暮云緊了緊身上的破舊皮甲,撿起地上幾塊劈好的木柴碼在墻角的柴堆上。
一旁灶上的鐵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里面煮著稀得能照見人影的米粥。
看著逐漸沸騰的米粥,趙暮云不由得一陣發(fā)呆。
這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三個月,也是他成為戍邊小卒的第九十一天。
三個月前,他還是華夏最精銳的特種部隊”龍牙”的隊長,在一次邊境任務(wù)中為救戰(zhàn)友墜崖,失去知覺。
再醒來時,已成了大胤朝北疆一座烽燧臺的小卒。
三個月的時間,他逐漸摸清了這個世界的情況。
大胤朝立國二百余載,如今內(nèi)憂外患。
北有狄人虎視眈眈,南有百越肆虐,東有倭寇橫行,而朝堂之上更是黨爭不斷,蠅營狗茍,尸位素餐。
最近北狄又有大舉南下的勢頭,朝廷下令河?xùn)|道各州府征丁入伍,加強邊防。
原主本是靜邊軍鎮(zhèn)往南五十里武周城外的一戶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家中還有一母一兄,幾畝薄田。
被強行攤丁入伍,簡單訓(xùn)練之后,便分配到了延慶墩。
可才剛到烽燧臺第一天,趙暮云便把他奪舍魂穿了。
沒有系統(tǒng),不是皇子世子,更也沒有顯赫家世。
想要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打拼出一番事業(yè)出來,只能靠自己努力!
好在這具與他同名同姓的農(nóng)家子弟身體素質(zhì)非常不錯,能夠承載他上一世身為特種兵隊長的技能。
只要勤加訓(xùn)練,便能達到前世的能力。
因此這三個月來,白天過著枯燥的邊塞生活,深更半夜便偷偷起來練習(xí)擒拿、格斗、刺殺、潛伏等等技巧,恢復(fù)肌肉記憶。
他堅信,機會一定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小兔崽子,老子稍不留神,你他娘的就在偷懶?”
突然,一聲厲喝從身后傳來。
趙暮云臉色一沉。
回頭看去,卻是什長張彪正怒目叉腰站在門口。
靜邊軍鎮(zhèn)三里一墩,五里一臺,計有士卒二百零三人,分別駐扎在朔州北部清水河上游河谷這片邊防咽喉要地。
連綿三十多里的十座烽燧墩臺,每座駐防一什兵力。
剩下百名士兵駐扎在后方的靜邊軍鎮(zhèn)上,策應(yīng)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