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臭脾氣
朱棣點名朱高熾監個國監得財計左支右絀,朱高熾只能先跪了下來說:“兒臣無能。”
呂震趕緊開口:“陛下息怒。今年各地雖天災不少,但田賦初核有三千四百余萬石,屯田籽粒一千一百余萬石,其余布帛絲綿不論。若非如此,諸項大工也是無計可施。大報恩寺是陛下一片孝心,臣絕無推諉之意。只是鄭公公既已離京,稍緩數月以解燃眉之急并不耽誤。待明年夏糧收上來……”
“朕知道你記性好!你又當戶部的差了?”
朱棣冷哼一聲,心中也頗無奈。
他自然知道老大監國還是頗為令人放心的,但如今僅僅是多了小妹大婚花費又被他們拿來說事。
改了儀注讓老大親自送親的深意,他難道不明白?
呂震嘛……既然連他都開口了,也說明財計著實有些難,以至于他們要請呂震出面如此委婉請求。
想到這里他說道:“你禮部這邊先緩緩是可以,工部那邊不能停!形制可以慢點定,但總要燒備琉璃。”
“臣謝陛下寬宥。”
呂震達到目的就乖乖站在一旁。
禮部能緩就是工部能緩,既然如此,公主大婚的諸多御賜戶部就不會給他添麻煩了。
從上個月十八到今天,公主大婚儀注和各項細節才完全定了下來。
皇帝對這個妹妹的大婚過于重視,御賜比他的親女兒還重。
呂震對皇帝的要求自是言聽計從,但皇帝要求的御賜規模卻讓不少人上疏懇請減少如前例。
包括戶部尚書夏原吉也是。
在戶部看來這當然沒必要多花,結果皇帝不僅不讓步,還在今天朝會上命令太子到時候親自送親。
和今日朝堂上發生的另一件事相比,公主大婚和財計艱難已經只是小事了。
呂震覺得,這個時候最適宜“勇于出頭”,為財計“大事”出一份力。
呂震其實不是太子黨,他是“帝黨”。
只不過女婿現在跟著太子,他既不能因為戶部原因把公主大婚辦砸了,又要考慮到皇帝沒有改立太子的心意。
能幫他們緩緩大報恩寺的大工已經足夠了。
至于另一件事……他可不愿摻和。
“陳瑄,你和太子隨朕去乾清宮說話。”
陳瑄看太子艱難地起身,心懷忐忑地跟著面沉如水的皇帝前往乾清宮。
一路沉默,陳瑄只想溜。
他是會看風向的人,氣氛不對啊!
朱棣沒有乘輦,走到了乾清宮正殿門口時,他忽然停步轉身對朱高熾指指點點。
暴風雨般的情緒輸出來得一點兆頭都沒有:
“耿通就不說了!朕只準備對周新略施薄懲,但他那個樣子眼里還有朕嗎?你母后葬期已定,旨意都發下去了。老二我讓他先去北京,這駙馬我也另選他人,他心里有氣!你們就非要在御前紛紛為周新求情?還要朕反過來治紀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