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清晨,街頭巷尾的議論聲卻已悄然彌漫。
“聽說了么?溫首輔府上那個驛卒李二牛,竟是收買的!”
“什么?當真?那可是軍報!篡改軍情,形同謀逆!”
“千真萬確!有人親眼所見,錦衣衛連夜提走了李二牛的親弟……”
茶樓、酒肆、書場,顧昭精心布下的流言,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漣漪一圈圈擴散開來。
他深諳此道:在這座皇城根下,無影無形的言語,有時比利刃更能割開真相的帷幕。他要做的,便是讓那被遮掩的實情,化作市井最喧嚷的傳聞。
趙守義早已按計行事,在幾處熟絡的茶館里埋下眼線,又向那些慣于舞文弄墨的市井文人圈中,散播著經過“潤色”的消息。這些傳聞并非空穴來風,其底本正是昨夜張鳳儀帶回的口供,虛實相間,令人難辨真假。
與此同時,錦衣衛衙門內也悄然滋長起一股暗流:傳聞近日有數份密檔被調閱,內容直指邊關軍報的來龍去脈,牽連之廣,令人側目。這正是顧昭請托張鳳儀暗中運作的手筆。
朝堂之上,風云驟聚。
午時剛過,紫禁城大殿內,百官肅立,氣氛凝滯。
黃德昌身著緋紅官袍,面色陰沉如水,手中緊攥一份奏章,聲如洪鐘:“陛下,臣有本奏!”
崇禎皇帝微抬眼皮,目光投下。
“臣聞近日京師流言四起,矛頭直指內閣溫首輔,污其篡改軍情、勾結邊將!更有甚者,竟妄言首輔參與反間毒計,意圖構陷袁督師!此等荒謬絕倫之語,若不嚴查根究,恐惑亂軍心民心,動搖國本!”
他話語一頓,目光如電,倏地射向不遠處的顧昭,厲聲道:
“據臣查實,此等惑眾流言之源頭,正是翰林院新晉秀才顧昭!此人借機生事,妄議朝政,煽動民議,實屬大逆!臣懇請陛下圣裁,將其革職拿問,以正視聽!”
殿內霎時一片嗡然,眾臣神色各異。
顧昭卻神色自若,穩步上前,躬身行禮,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穿透殿宇:
“陛下。”
“臣斗膽,敢問黃御史一言——若身正影直,何懼流言紛擾?若此事本屬子虛烏有,百姓自能明辨,流言必不攻自破。反之,若民間議論洶洶,朝廷卻諱莫如深,不敢深究,豈非更添疑竇?”
此言一出,滿殿官員面色變幻,或蹙眉沉思,或微微頷首,亦有老臣……
黃德昌冷哼一聲:“強詞奪理!你一介布衣,竟敢質疑當朝首輔?煽惑民心,擾亂朝綱,罪責難逃!”
顧昭淡然一笑,忽地撩袍跪倒,雙手高舉,聲音斬釘截鐵:
“臣顧昭,愿立軍令狀!”
“半月之內,若不能向陛下呈上確鑿鐵證,證明溫首輔確曾授意驛卒李二牛篡改軍情,臣甘受國法嚴懲,永不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