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這個反應似乎給了班上其他同學什么誤解,志野智就主動提高了聲音:“所以萩原你果然不知道吧?那個家伙,他爸爸是sharen犯誒!”
明明不是一個班級,但是已經傳播到這種程度了嗎。萩原研二眼睛一瞇,臉上的笑容卻并未落下,他就像是疑惑一般,直白地反問道:“真的嗎?老師也這么說嗎?”
“誒?”志野智一愣。
對于小學生來說,最具有權威的對象除了家長,就是老師了。萩原研二不確定他們的父母是否和自己的爸爸一樣說過什么,便自然而然將話題的重心轉移到了老師身上。哪怕他也明白這種事就算真的是事實,老師也絕不會主動對學生說什么。
可是在對話交流之中,真相和正確的邏輯其實并不重要,因為在交談之中,只是以謠傳謠而并非自己親眼所見導致不堅定的人,是很容易被更為強硬、或者轉移重點的節奏帶偏的。
爸爸說報紙上只說了被逮捕,用詞卻依舊是“嫌疑人”。這個時代,警察的行動就好像是絕對正確的。既然他們抓人了,那么松田丈太郎就一定會是sharen兇手。就連爸爸也下意識是這么想的。
萩原研二和松田陣平不熟悉,和松田丈太郎就更不熟悉了。所以無法堅定地說什么對方肯定不是sharen犯,但是除去這個——
“我覺得吧,不管是什么理由,欺負別人這種事都是不好的!”萩原研二垂下眼睛,看起來格外低落難過:“如果是我的背后被貼了‘討厭鬼’的字條,我就會超級超級超級難過的!”
所以他轉移了這件事他們最為關注的(sharen犯)話題,而是將事情僅僅只是單純的回歸本質。他的人緣很好,班上所有人他都可以說上幾句話,想要關系更近一步對他來說也是相當簡單的事情。
他知道大家都很喜歡——至少絕對不討厭他,所以直接給了他們想象和代入的余地。
一個同學忍不住反駁:“……只是普通的惡作劇吧?”
“惡作劇也一樣!”萩原研二大聲回答:“我一直覺得,惡作劇這種東西,只有本人覺得高興才是真正的惡作劇,如果讓人不高興了,那就是超級過分的事情!”
“我才不要成為傷害別人的壞孩子!”萩原研二說完這句話,班上皆是一靜。
課間的時間短暫,在萩原研二最后一句話落下時,大門被推開,國文老師小田老師走了進來,她直接開口道:“嗯,萩原同學說得好,老師也是這么想的。”
老師的出現讓班上所有人下意識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小田老師是個性格嚴肅的中年女教師,她在學生眼中格外具有威懾力。
“最近學校似乎有什么奇怪的傳言,但是老師認為,大家都是好孩子,不會因為這種事而影響自身的學習。”小田老師認真說道:“老師并沒有阻止你們做什么,只是希望你們在做一些事、說一些話前,多思考。就如萩原同學所說,或許你自身沒有惡意,但是當話語說出口的時候,也有可能會給他人帶去傷害。”
“好了,上課了,起立。”
課堂的節奏再度被老師把控,但是這一套行動足夠讓他們班上的同學,不至于主動得去加入“欺負人”的陣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