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的喧囂與屈辱,如同被一只無形巨手粗暴地抹去。沈聿的清場,一如既往的精準高效,不留一絲痕跡。
一夜之間,沸反盈天的網絡輿論消失得無影無蹤。搜索框里敲入相關詞條,只剩下冰冷的“404”;所有的討論、詞條,盡數蒸發,仿佛那段全民熱議的狂潮從未存在過。信息時代抹殺一個人的存在,竟可以如此徹底而無聲。
神州集團的聲明已然生效。系統里關于“張招娣”的所有記錄——員工檔案、項目參與痕跡、報銷單據……一切能證明她曾存在過的電子足跡,都被精準地刪除、覆蓋。她成了一個諱莫如深的“前員工”,一個只存在于官方聲明中需要被“追究法律責任”的符號。公司上下,再無人敢提及這個名字。
滬大的公告早已聲明“查無此人”,學籍記錄自然也被他們自己清理得干干凈凈,不留一絲把柄。一場聲勢浩大席卷而來的風暴,輕易就此徹底煙消云散。
那座遠郊的如同黃金囚籠的別墅,離開時她甚至沒有回頭看一眼。
陳阿姨依舊留在那里,成為一道沉默的屏障。當遠在海外奔忙的江賢宇偶爾問起,陳阿姨的回答千篇一律,恭敬而滴水不漏:“張小姐心情還是不太好,我去送東西,每次都被她趕出來了,看著怪可憐的。”
一個被拋棄后拒絕溝通的脆弱形象,自怨自艾的怨婦,完美地掩蓋了人早已被轉移的事實。
沈聿就這樣,將顧涵,或者說,將“張招娣”這個身份曾經存在過的所有痕跡,如同清掃垃圾般清除干凈,然后,將她帶回了京都。
在京都東三環的頂級公寓里,沈聿遞給她一套全新的身份文件。
“張晗。”
他念出這個名字,聲音平穩,聽不出情緒,“央美學院,藝術管理專業,大二插班生。”
如出一轍的手法,又將人塞進了這所頂尖的藝術學府。沒有層層篩選,只是他一句話的事情。
“不用害怕,”
沈聿看著她低垂的眼睫,以為她害怕重蹈覆轍。語氣里帶上了安撫“藝術院校,門道更多,比滬大那種地方好操作得多。滬大的事,絕不會重演。”
他頓了頓,補充道,盡量壓制心中的輕蔑,“而且,藝術管理,很簡單。不用你會畫畫,管理協調罷了,跟你以前……”
他微妙地停頓了一下,目光在她瞬間繃緊的嘴唇上一掃而過,“……跟你以前接觸的那些東西,多少還有點相通之處。”
相通之處……她在心里冷笑。
作為萬云集團的首席財務官(cfo),顧涵執掌著龐大部門的財政命脈,在資本的戰場上運籌帷幄。如今卻要在這“藝術管理”中尋找相通之處,這簡直是天大的諷刺。
他要把她塞進一個全新的看似光鮮亮麗卻毫無實質意義的籠子里。
“你就在學校里,”
沈聿的聲音放得更柔,手指輕輕拂過她柔嫩的臉頰,仿佛在描繪一件精致瓷器,“認識點志同道合的小姐妹,看看畫展,聽聽講座,每天開開心心的,享受生活就好。別的都不用想。”
他描繪著一種無憂無慮歲月靜好的假象。
“等畢業了,”
他的聲音低沉下去,帶著不容置疑的規劃,“我給你找個頂尖的畫廊,掛個藝術總監的名頭,輕輕松松鍍層金。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