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季友也接觸過很多達官貴人、富豪商賈,很多人其實都不差銀子,但是他們情愿自己幾百上千兩地揮霍掉,買一些毫無用處的東西,也不會主動說多給手底下的工人伙計漲一點銀子,這便是人心的貪婪。
等他讀到書中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時候,更是覺得描繪的竟是如此形象。
只是他們沈家也只能管好自己家的生意,對待自己家的工人伙計更好一些,但是也不能好太多,否則一些貨品的利潤就被蠶食了,若是同行惡意價格競爭,那么到時候只會兩敗俱傷。
沈季友雖諂媚權貴,雖計較得失,但是他的一顆心仍舊是善的,所以,他接過那些銀票的時候,是真的給沈江云兄弟二人長長作了一個揖,替那些工人謝過他們。
若說一開始沈季友只是想巴結沈江云兄弟二人的話,如今他是真的傾心相交,三人談完了正事,又點了一桌席面吃了起來,聊了科舉之事,沈季友干脆將他近日讀書時遇到的不解之處,拿出來請教沈江霖他們,沈江霖也是悉心指導,幫他答疑解惑,讓沈季友受益不少。
一頓飯,賓主盡歡。
時光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當《求仙記》出到法了。
只是高斗南知道,廟堂之上,就是需要像沈江霖這般沉穩有度的人,而不是如他這樣隨心所欲、放蕩不羈的人。
“明日我就要走,你若是有空,就幫我照看照看院子里的這一季的瓜菜,有收成了讓人收了拿回去吃,可別浪費了,后面就不用種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回。”
沈江霖問他明日何時出發,他去渡口送一送他,高斗南卻是搖了搖頭:“不必不必,我明日睡到自然醒,醒了就走,到了渡口看到一條船就跳上去,漂到哪里是哪里,我是個四海為家的人,這兩年的隱居生活也過夠了,是時候再出去走走看看了。”
沈江霖有時候真的很欽佩高斗南的生活狀態,他是真名士,自風流,世間一切也別想束縛住他,能夠得到這樣一段緣分,跟著高斗南學了兩年的書法,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沈江霖不再強求,對著高斗南深深一禮:“那學生就祝高先生一路順風,心境上又有所獲。”
高斗南很滿意沈江霖從不糾纏的性格,他走的十分灑脫。
只是等他登上船,要給船家付船資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包袱里平白多出了五百兩的銀票,忍不住笑罵了一聲:“這猴兒!”難道還怕他高斗南會沒銀子花?真是小孩兒胡亂操心!
只是心底,到底是暖的。
因著沈江霖的低調求學,再加上京中《求仙記》的風靡,以及其他青年才俊人才輩出,沈江霖的風頭便被蓋了下去,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沈江霖這兩年的成長驚人,只等著鄉試下場,再次驚艷世人。
《求仙記》四本書,為沈江霖兄弟二人帶來了好幾萬兩的錢財收入,如今這套書已經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而且因之篇幅很長,完全顛覆了以往話本一冊書便完結的形態,一直連載到如今,書中劇情才堪堪過半,但是積累起來的書迷,卻已經是不知凡幾。
但是沈江霖與沈季友商量過了,今年是鄉試大比之年,他只能寫完
京城貢院面闊五間,
大門雄偉,平日里都是關閉的,只有在鄉試和會試之際才會打開,
門上匾額的題字乃大周朝開國皇帝御筆親題,可見其榮耀。
一處貢院,
占了三條街的范圍,附近的老百姓干脆稱呼其為貢院東街、貢院西街和貢院內大街,貢院大門便設在貢院東街,
如今整條街上都是前來參加鄉試的生員,
擠擠挨挨互相亂著找結保的人,五人一組,
找到了彼此才安定下來。
沈江霖他們早就派人來此看過,找到了他們事先商量好的地方,
很快眾人都聚攏了過來,
這次不僅僅有沈氏族學里的生員與他們結保,更有楊鴻、殷少野等人一同下場,正好十人參加鄉試,分為兩組。
鄉試搜撿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