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臉上帶著昨夜的倦意,眼底還留著熬夜的青黑,扯了扯皺巴巴的黑色龍袍,漫不經心來到御書房。
御書房內,銅獸香爐里的香灰早已冷透,窗欞漏進的幾縷晨光斜斜灑在空置的主位上。上朝以來他似乎忘了處理政務。
“原來這里就是皇帝待的御書房感覺和辦公室差不多,就是灰塵太多了,肯定對身體有害。”胡亥皺著眉看著眼前一片狼藉的場面,心里嘀咕道。
他走到御書房中間找到一把椅子坐下。看到桌上的奏書堆得亂七八糟,有的卷了角,有的松了繩,廢紙也歪在桌邊。
“陛下,李斯丞相求見。”忽然,門外傳來一聲怯生生的通稟。
“準了。”胡亥放下手中的竹簡,抬手揮了揮,沉聲吩咐道。
突然,御書房木門吱呀一聲打開,一個挺著腰的男子慢慢走進來。滿頭白發別著一支玉簪,深紫色官服皺巴巴的,一看就是忙了一整晚沒顧得上整理。
他便是名震天下的李斯,助秦始皇一統江山,推行郡縣制,卻因權力紛爭,最終慘死于趙高的陰謀算計之下。
李斯本來就出生卑賤,所以目睹底層百姓為生計奔波的艱辛,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能堅守自己的正道,可他最終卻因私心作祟慘死。
人嘛,別吃飽了撐得慌,記住人生在世,少管閑事少折騰。
“丞相啊,你找朕有何要事!”胡亥抬頭問道眼前的李斯。
“陛下,關于先帝遺愿中修建阿房宮之事……”李斯躬身稟道。
一般來說,新帝登基時需要完成上一任的遺愿,好讓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安息,免得魂不守舍地來找自己麻煩。
例如,在秦國歷史上,秦惠文王繼位后繼續推行商鞅變法可視為新帝完成先帝遺愿的例子。秦孝公時期,任用商鞅進行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
話雖如此,可胡亥畢竟學過歷史,對秦朝興衰是有所認知的。阿房宮的殘垣斷壁便是前車之鑒級。
這座耗費無數民力財力的宮殿不僅掏空國庫、加劇民生疾苦,更成為點燃秦末農民起義的導火索。
這讓胡亥感覺十分別扭,仿佛正沿著秦朝的軌跡重蹈覆轍。但他眼下最好的選擇,似乎是同意治粟內史向李斯撥款。
“就依李斯君所言。”胡亥垂眸,低聲看向李斯說道。
李斯見狀,立刻伏地叩首:“臣必竭盡全力完成先帝遺愿,不負陛下重托!”
先帝托付之事不容拖延。李斯身為先帝倚重的能臣,受知遇之恩深重,自當竭盡全力完成遺愿。今日這番見面,不過是循例而行的過場罷了。
“好,李斯免禮,快請起。”胡亥上前,雙手虛扶,將李斯攙起。
李斯被胡亥緩緩扶起,仍半躬著身,目光緊盯著案上玉璽:“陛下,臣尚有要事奏陳。近來關東屢現不軌之徒,縱有大秦律法森嚴,仍有刁民藐視王威”
“臣以為,當以峻法立威——夫嚴刑者,民之所畏;重罰者,民之所惡,唯有如此,方能震懾宵小,穩固集權。”
看來胡亥剛剛批準繼續修建阿房宮并未讓李斯滿足。他更渴望得到皇帝的全力支持,大力推進法度建設,以此向天下彰顯律法的威嚴,震懾各方勢力。
在《諫逐客書》中李斯曾提及“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此時的他只想變法圖強。
“重罰百姓,穩固集權?李大人呀!給胡亥留條活路吧!你想等著陳勝吳廣去你家‘吃席’?”胡亥心中暗自腹誹。
可人家胡亥也不想慣著他呀!他深知他這幫權臣也不是什么好東西!憑啥要朕同意簽署法令?我t得一天收幾個錢。
問題是等到起義軍打過來,胡亥這條命要么丟在亂軍手里,要么被趙高暗中算計!這李斯倒好,天天瞎折騰,簡直是飽漢不知餓漢饑,好日子過糊涂了!
“李斯君,朕認為為君之道當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如割脛以自啖,腹飽而身弊。”胡亥輕拍李斯手臂說道。
李斯心里“咯噔”一下,后脖頸直冒涼氣——平日里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的胡亥,突然甩出這么一番話,莫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