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燕園,紅墻綠樹,書聲瑯瑯。
作為七七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柳如雪和柳如霜的入學,在清華園里并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
這里匯聚了全國各地積壓了十年的英才,每個人都像一塊干透了的海綿,瘋狂地吸收著知識的甘霖。
姐妹倆很快就適應了大學生活。
柳如雪沉靜,一頭扎進了圖書館和課堂,她對建筑學的熱愛,讓她如魚得水。
柳如霜活潑,很快就和班里的同學打成一片,還參加了學校的文藝宣傳隊。
葉凡則過上了“家庭主夫”般的日子。
每天早上,他騎著一輛嶄新的“鳳凰”牌自行車,送姐妹倆到校門口,下午再準時去接。
其余的時間,他就在家里看書,整理從江城帶來的資料,或者通過周教授的關系,去一些不對外開放的資料室,查閱最新的科技文獻。
他就像一個蟄伏的獵人,安靜,卻在悄無聲息地積蓄著力量。
平靜的日子,卻因為一堂公開課,被打破了。
為了促進中外學術交流,學校特意邀請了一位從美國來的客座教授,名叫羅伯特·懷特,是計算機領域的專家,據說在集成電路設計方面頗有建樹。
這在當時的中國,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公開課當天,能容納五百人的大階梯教室,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
柳如雪和柳如霜也早早地去占了座。
懷特教授是個典型的美國人,金發碧眼,身材高大,言談舉止間帶著一種毫不掩飾的優越感。
他的課,講的是“微型計算機的未來發展趨勢”。
他講得確實很精彩,各種前沿的概念和技術,讓在場的師生聽得如癡如醉。
但講到最后,他話鋒一轉,屏幕上放出了一張中國當時生產的“djs-130”小型計算機的照片。
“……當然,我知道,中國也在努力追趕。”懷特教授聳了聳肩,臉上帶著一絲玩味的笑容,“但坦率地說,你們的追趕,就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在追趕一輛全速前進的汽車。你們的半導體工業,基礎太過薄弱。據我所知,你們甚至無法穩定量產高純度的硅材料,不是嗎?沒有好的材料,就造不出好的芯片;沒有好的芯片,計算機就永遠只是一個笨重的鐵盒子。我認為,在未來的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中國在計算機領域,都將是一個跟隨者,一個模仿者,而不是一個創造者。”
這番話,像一盆冷水,澆在了所有人的頭上。
教室里,剛剛還熱烈的氣氛,瞬間變得尷尬而壓抑。
在場的中國學生和老師,臉色都不太好看。
他們雖然知道他說的是事實,但這種當眾被揭開傷疤,還被如此輕蔑地斷言未來的感覺,讓每個人心里都堵得慌。
就在這時,一個清脆,卻帶著一絲倔強的聲音,在寂靜的教室里響了起來。
“懷特教授,我不同意您的看法!”
所有人循聲望去,只見柳如霜站了起來。
她的小臉因為激動和緊張,漲得通紅,但眼神卻異常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