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柳家小院的氣氛變得有些奇特。
柳如雪和柳如霜姐妹倆閉門不出,連課都請了假。
對外,她們宣稱是在準備方案,但這在大多數人看來,不過是躲起來逃避現實罷了。
錢文斌更是對此嗤之以鼻,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兩個小丫頭在做最后的掙扎。
只有小院內部的人才知道,這里正在進行著一場怎樣的“風暴”。
葉凡的書房里,燈火徹夜通明。
他沒有直接把后世成熟的工藝流程寫出來,那太驚世駭俗,也無法解釋來源。
他選擇了一種更高明的方式。
他將那份他早已爛熟于心的“多級浮選-酸浸-磁選聯合工藝”的核心原理,拆解成一個個基礎的物理和化學問題,然后引導著柳如雪和柳如霜,用她們剛剛學到的大學知識,一步步地去推導,去演算。
“雪兒,你看,石英和長石、云母這些雜質的比重不同,如果我們把礦石磨得很細,再放進水里,加上一種能讓石英‘粘’在氣泡上的藥劑,不斷地吹氣,會發生什么?”
“……比重輕的,會跟著氣泡浮上來?”柳如雪遲疑地回答,眼睛里卻漸漸亮起了光。
“對!這就叫‘浮選’。那浮上來之后,怎么把吸附在石英表面的鐵離子去掉呢?想想你們化學課上學的酸的特性。”
“用酸洗!”柳如霜搶著回答,她感覺自己像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聰明!”
葉凡就像一個最高明的棋手,他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通過提問和引導,讓姐妹倆自己“想”出解決方案。
這個過程,不僅讓方案本身變得合情合理,更讓姐妹倆的專業知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鞏固和升華。
幾天下來,柳如雪和柳如霜像是經歷了一場脫胎換骨的洗禮。
她們看著面前那份由自己親手推演、計算、繪制出來的,厚達數十頁的方案,眼中充滿了不敢置信的激動和自豪。
這份方案,邏輯嚴密,數據詳實,從礦石破碎粒度的選擇,到浮選藥劑的配比,再到酸浸的溫度和時間控制,每一個環節都給出了理論依據和實驗建議。
它看起來,完全不像是一個初學者的紙上談兵,而更像是一份資深工程師嘔心瀝血的結晶。
研討會如期舉行。地點還是那間階梯教室,但這一次,來的人更多,氣氛也更凝重。
不僅有學生,還有許多聞訊而來的本校教授,甚至連周懷安教授,也被驚動了,悄悄地坐在了后排一個不起眼的位置。
懷特教授和錢文斌坐在主席臺的正中央,神情倨傲,像是在等待一場好戲。
當柳如雪和柳如霜走上講臺時,臺下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
姐妹倆今天都穿著樸素的白襯衫和藍布褲子,但她們的臉上,沒有了前幾日的緊張和惶恐,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從容。
柳如雪是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