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璋開口詢問時,所有目光都注視而來。
劉巴、蔣干二人對視一眼,知道機會來了
“承蒙使君收留,本該效力一二。”劉巴以退為進,“奈何初來乍到,不明所以,豈敢輕下斷言?”
“是啊。”蔣干附和道:“倘若誤導了使君,罪莫大焉吶!”
二人并未迫不及待發表意見,而是流露出淡淡的抗拒。
“二位先生言重了。”劉璋寬慰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盡管暢所欲言便是。”
劉巴、蔣干越是不想表態,劉璋就越想讓他們說。
想知道兩個剛來的“外人”,在沒有任何利益糾葛、人情牽扯的情況下,二人的觀點肯定更加“公正客觀”
眼神快速交匯,覺得火候差不多了。
蔣干率先拱手,開口道:“在下曾在曹公麾下效力多年,雖未與其近距離接觸過,但亦曾聽聞曹公及麾下眾多智謀之士,對于劉備的評價。”
“若使君有興趣,在下可以為您轉述一二。”
“哦?”劉璋頓時來了興趣,“不知曹公及麾下眾謀士,對于劉皇叔如何評價?”
不止是劉璋,其他人也非常好奇。
益州自成一國、易守難攻。
自然而然,消息也相對閉塞。
“眾所周知,早年間劉備也曾暫投曹公麾下。”蔣干緩緩道:“曹公與劉備青梅煮酒,曾有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是時,袁紹、袁術、呂布等諸侯皆存,但曹公都不屑一顧,唯對劉備青眼相加。”
“連曹公都這么說?”劉璋隨即道:“如此看來,劉皇叔果真英雄也!”
此言一出,親劉派紛紛面露喜色,厭劉派齊齊色變。
“使君莫急,在下還沒說完呢。”蔣干提醒道。
“先生請講。”劉璋催促道。
“軍師程昱有言: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祭酒郭嘉有言: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
蔣干說罷頓了一下,緩緩道:
“后來,劉備果然叛逃、奪取徐州,曹公每每想起此事,都會后悔嘆息曰: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劉璋聽罷沉默不語
蔣干并未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意見,而是采取擺事實方式,用其他人的“名人名言”,來闡述劉備不甘人下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