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此,徐達忍不住輕咳數(shù)聲,意在提醒李琪莫要犯渾,趕緊作答。
然而連咳幾聲,李琪卻恍若未聞。
徐達更注意到,李琪此刻神情異樣。
全無平日的輕佻懶散,倒像是在做某個極其艱難的抉擇,正陷于痛苦的掙扎之中!
徐達所料不差,李琪此刻確實萬分糾結(jié)。他猶豫著是否該認真作答。
若隨意敷衍幾句,既不出風(fēng)頭,也不引人注目,倒是個兩全之策。
可問題是,他想如此,心底卻似有不甘!
北虜之患,實乃貫穿大明始終的心腹大患。
從太祖十三次北伐,到太宗五度親征,兩代帝王可謂傾盡國力,打出了一個太平基業(yè)。
然結(jié)果如何?
太祖十三次北征,北元朝廷雖被打得分崩離析,裂為韃靼、瓦剌兩部。
但韃靼、瓦剌依舊常年寇邊,襲擾劫掠大明邊鎮(zhèn),屠戮邊民。
太宗五征漠北,伐完韃靼打瓦剌,按倒葫蘆起了瓢,戎馬一生,最終病逝于班師途中。
待韃靼被其重創(chuàng),瓦剌趁勢崛起,在馬哈木、脫歡、也先三代經(jīng)營之下,終成一統(tǒng)草原之勢。而后便是那場驚天動地的土木堡之變,大明精銳盡喪,國勢自此由盛轉(zhuǎn)衰!
武力征伐,實非平定北虜之上策。
那些耗費在戰(zhàn)事上的錢糧輜重,若用于他途,可做多少利國利民之事!
李琪長嘆一聲,在徐達的注視下,終于落筆!
只見他揮毫潑墨,洋洋灑灑寫下數(shù)頁文字,看得徐達雙眼圓睜。
末了,李琪擲筆于案,起身飄然而去。
該說的,都已言盡。
唯愿圣心垂鑒!
徐達未加阻攔,目光下意識地落在了案上那份墨跡未干的答卷。
“臣有上中下三策,可平北虜!”
開篇從頭到尾細細讀過一遍,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低聲道:“此計……何其陰毒!”
馮勝、鄧愈、李文忠三人見狀,也湊了過來。
方才見大將軍神色凝重,他們心中也頗為好奇。
“徐天德,打了半輩子仗,如今倒連字都認不全了?”
馮勝打趣道,臉上帶著促狹的笑意。
“哈哈哈……馮兄此言,我看未必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