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鄭師傅,你是哪兒學的這手藝?"一個叫李大偉的知青好奇地問。
"之前在紅星機械廠的時候跟師傅學的,平時自己也琢磨。"鄭昊不能說自己是重生的,只能這么解釋。
"真厲害!"陳震感嘆,"我們在城里的時候,也見過技術工人,但像你這樣年輕就有這么高水平的,真是少見。"
聊了一會,氣氛漸漸熱絡起來。趙順忽然提議:"要不咱們搞個小活動?我聽說趙老師學問好,不如咱們來個知識競賽,活躍活躍氣氛?"
趙曉蘭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個小學老師,哪有啥大學問。"
"別謙虛,趙老師!"王家祥起哄,"村里人都說您肚子里有貨,連大隊書記都夸您呢。"
"就是就是,比比吧!"其他知青也跟著起哄。
鄭昊看著趙曉蘭有些緊張的樣子,心里暗暗好笑。這丫頭平時教小孩子挺有一套,但面對這些大城市來的知青,還是有些怯場。
"那那好吧。"趙曉蘭最終還是同意了。
趙順清了清嗓子:"那我出題,咱們先來個簡單的。請問,《水滸傳》里梁山好漢一共多少人?"
"一百零八個。"趙曉蘭不假思索地答道。
"對!"知青們鼓掌,"趙老師厲害!再來一個,《紅樓夢》的作者是誰?"
"曹雪芹。"
"太好了!"王家祥興奮地說,"趙老師,您的文學底子真扎實。"
鄭昊聽的一陣無語,后世小學生的知識競賽,都不出這種爛大街的常識題吧。
接下來幾個問題,知青輪流出題,但出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常識題,趙曉蘭都答得不錯,知青們越發(fā)敬佩。但唯獨趙順,顯然是準備存心刁難,題目越出越難。
"這道題可能難一點。"趙順推了推眼鏡,"請問,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戰(zhàn)爭與和平》,描寫的是哪場戰(zhàn)爭?"
趙曉蘭愣了一下,這個確實超出了她的知識范圍。她在師范學校學的主要是國內文學,外國文學屬于禁忌品,她并沒有了解過。
"這個我不太清楚。"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這道題可能難一點。"趙順推了推眼鏡,"請問,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戰(zhàn)爭與和平》,描寫的是哪場戰(zhàn)爭?"
趙曉蘭愣了一下,這個確實超出了她的知識范圍。她在師范學校學的主要是中國文學,外國文學屬于違禁。
"這個我不知道。"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趙順看了看趙曉蘭失落的表情,心里有些得意,又瞥了一眼坐在旁邊的鄭昊。他注意到鄭昊似乎心不在焉,并沒有因為趙曉蘭答不出來而緊張,這讓他心里更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