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請問,中國的第一臺拖拉機,是什么時候生產出來的?"趙順繼續問道,一邊說著一邊故意朝趙曉蘭露出一個自認為溫和的笑容。
這下趙曉蘭更答不出來了,她搖搖頭:"這個我真不知道。"
趙順見趙曉蘭連續答不出來,覺得是時候表現一下自己了。他推了推眼鏡,正準備顯擺一番自己的學問,卻發現鄭昊依然是那副淡然的樣子,好像這些問題根本沒有難倒他。
"鄭師傅,你好像對這些問題很了解?"趙順忍不住把話題引向鄭昊,"要不你也來試試?"
知青們面面相覷,氣氛有些尷尬。趙順絲毫沒有意識到氣氛的改變,臉上還是有些得意的神色。
就在這時,鄭昊開口了:"《戰爭與和平》描寫的是拿破侖入侵俄國,俄法兩國在博羅金諾戰役、法軍占領莫斯科及潰敗撤退等關鍵事件。"
"至于第一臺拖拉機,首個大型拖拉機廠——洛陽第一拖拉機制造廠,作為156個援建項目之一,于55年啟動,58年組裝成功。。
"
所有人都轉頭看向他,趙順有些意外:"鄭師傅也懂這些?"
"略知一二。"鄭昊淡淡地說。
王家祥興奮起來:"那鄭師傅也一起參加吧!咱們繼續比比!"
趙順眼中閃過一絲不服氣,一個農村的技術工人,能懂多少學問?剛才那個問題說不定是蒙對的。
"那好,我再出一道。"趙順想了想,"請問,俄語中的同志怎么說?"
這下所有人都看向鄭昊,包括趙曉蘭也是一臉好奇。在這個年代,會俄語的人不多,特別是在農村。
鄭昊沒有猶豫的回答,前世作為優秀技術工程人的他,看國外期刊,前往國外學習都是必要的事。幾大工業強國的語言,他自然需要熟練掌握。
發音標準,語調自然,一聽就是有底子的。
趙順愣了一下,沒想到鄭昊真的會。他不甘心,又問:"那德語的朋友呢?"
鄭昊依然答得很流利。
這下院子里安靜了,所有人都用驚訝的眼光看著鄭昊。一個二十歲的農村技術工人,不但手藝精湛,還懂外語,這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趙曉蘭看著鄭昊的眼神都變了,之前她覺得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伙伴已經夠優秀了,沒想到還有這么多她不知道的本事。
"鄭師傅,你這是在哪學的?"李大偉好奇地問。
"工廠的師傅教的。"鄭昊只能往工廠里推,"那里的工人技能全面,知識面也廣。"
趙順臉上的得意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復雜的神情。他原本想在這些農村人面前顯擺一下自己的學問,沒想到遇到了硬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