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家子真是太難了。"陳薇感嘆。
"更難的還在后頭。"李大偉壓低了聲音,"第二天早上,劉大勇醒來的時候,發現王桂花不在床上。"
"去哪了?"
"劉大勇挨家挨戶找了個遍都沒找到,最后喊著村里人找遍了全村,最后在井里發現的。"李大偉的聲音很輕,"人已經沒了。"
院子里死一般的安靜,只有煤油燈芯燃燒的細微聲響。
"這這?"王家祥這句話怎么也說不下去。
李大偉搖頭,"王桂花趁劉大勇睡著,就那么走了出去"
"四個孩子咋辦?"趙曉蘭眼圈都紅了。
"劉大勇整個人都傻了,孩子們哭著找媽媽,他也不知道咋回答。"李大偉嘆了口氣,"村里幾個好心的嬸子幫著照看,但也不是長久之計。"
大家都沉默了,尤其是女同志,已經忍不住抽泣。
張國強氣氛沉悶,趕緊轉移話題:"說起來,我們在這待了快兩年了,總覺得自己沒幫上村里什么忙。"
"咋會呢?"趙曉蘭一邊抹眼淚一邊安慰道,"你們幫著干農活,還教村里的孩子們識字,這就是很大的貢獻了。"
"可是"張國強搖搖頭,"我總覺得咱們這些從城里來的人,應該能為農村做點更有用的事。就比如說,怎么讓大家的日子過得更好一些。"
這話一出,院子里的氣氛立刻變了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這個話題上。這些知青雖然年輕,但心里都有股想要改變現狀的勁頭。
"張國強說得對。"王家祥接話道,"咱們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啥?還不是吃飯問題。一年到頭辛苦種地,到了冬天還是不夠吃。"
"就是。"李大偉也跟著說,"我們隊里有五十多戶人家,真正能吃飽的沒幾戶。每年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好多人家都得挖野菜充饑。"
連趙順也暫時忘記了剛才的不快,推了推眼鏡說:"我在上海的時候聽說過,有些地方搞科學種田,畝產能提高不少。"
"科學種田?"趙曉蘭好奇地問。
"就是用更好的種子,更多的肥料,還有改進種植方法。"趙順看見趙曉蘭提問,急忙展現自己道,"不過這些咱們這都缺。"
"種子咱們是沒辦法,但肥料"張國強若有所思,"我聽說養豬養雞能提供肥料,可咱們這豬也養不了幾十頭。"
"為啥養不了?"鄭昊忽然開口問道。
"還不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飼料。"王家祥苦笑,"人都吃不飽,哪有糧食喂豬?咱大隊四個生產隊,一共才二十多頭豬,還都瘦得皮包骨頭。"
鄭昊心里一動。前世的時候,他記得村里確實是這個狀況。一年到頭,家家戶戶都是緊巴巴的,根本沒有余糧養牲畜。就算勉強養了些雞和豬,也是瘦得可憐,產出極低。
"那有沒有別的辦法?"陳薇問道,"比如種點別的東西當飼料?"
"倒是可以種些紅薯葉子、南瓜藤啥的。"張國強說,"可這些產量也不高,而且冬天就沒有了。一到冬天,豬就更沒得吃了。"
"要是能一年四季都有的吃就好了。"李大偉感嘆道。
"一年四季?"趙順搖搖頭,"這咋可能?冬天那么冷,啥都長不了。就算夏天種的多,也沒法保存到冬天。"
鄭昊靜靜地聽著,心里卻在飛快地思考。這些問題,在前世都是有解決辦法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突破口。
張國強忽然眼睛一亮:"誒,我想起一件事!去年我收到家里來信,說長春那邊搞了個新玩意,叫蔬菜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