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連接處不夠牢固。"
劉明華皺著眉頭,用手搖了搖拱架頂部,發出輕微的晃動聲,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的技術問題上。
鄭昊蹲下身子,仔細檢查著拱架的連接點:"我們搭建的時候沒注意到這個問題。"
"是啊,當時光顧著把骨架立起來,忽略了連接的穩固性。"劉明華指著幾個明顯松動的地方,"如果現在就開始鋪塑料膜,風一吹就容易出問題。"
鄭昊仔細看了看,發現確實有幾個拱架頂部的連接不夠緊密。
"用什么方法加固?"
"按照原來的設計,應該用專門的連接件。"劉明華從材料箱里翻找著,"但是好像沒有配夠。"
"缺多少?"鄭昊問到。
"至少還需要十幾個。"劉明華數了數,"這可麻煩了。"
這時,村民們陸續到了。看到鄭昊和劉明華在發愁,都圍過來詢問。
"怎么了?遇到什么問題了?"老王頭問道。
"連接件不夠用。"鄭昊如實說道,"頂部連接不牢固。"
"這可咋辦?"村民們都著急了,"要不要向市里反映?"
"來回跑一趟至少要一星期時間。"劉明華搖搖頭,"等不起啊。"
"那就想別的辦法。"張全蛋說,"咱們自己動手解決。"
"怎么解決?"劉明華好奇的看向張全蛋。
張全蛋圍著拱架轉了一圈,突然眼睛一亮:"有了!用繩索加固!"
"繩索?"
"對!"張木匠興奮地說,"用粗繩把所有拱架的頂部連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結構,這樣比連接件還要牢固。"
劉明華聽了,眼睛也亮了起來:"這個辦法好!橫向連接確實比單點連接更穩定。"
"可是需要很多繩索。"鄭昊擔心地說。
"這個好辦。"老王頭說,"村里家家都有麻繩,湊一湊就夠了。"
"那太好了!"
很快,村民們從家里拿來了各種繩索。有麻繩、棕繩,還有一些尼龍繩。
"這些繩索質量不一樣,怎么用?"有人問。
"分類使用。"張木匠很有經驗,"粗的麻繩做主要連接,細的做輔助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