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子,昨天看得匆忙,今天我們要詳細了解一下技術細節。"王師傅一大早醒來就把鄭昊叫起來,"這個項目真的太吸引我了,即便我不種地都想回村拿喇叭讓他們學習學習了。"
"兩位師傅,您們想了解哪些方面?"鄭昊問。
"從頭到尾,每個環節都要看。"陳技術員認真地說,"我要把這個模式完整地記錄下來。"
首先,他們來到發酵肥料的堆放處。看到整齊堆放的幾堆不同的發酵肥料,陳技術員很感興趣。
"這個技術是你自己研究的?"陳技術員蹲下身,用手摸了摸發酵肥料的溫度和濕度。
鄭昊越發的無語,只能臨時再找個借口。
"是跟村里的老農學的,但我做了一些改進。"鄭昊說,"主要是控制發酵條件和配比。"
"你看這個溫度控制得很好。"陳技術員對王師傅說,"發酵充分但不過度,這需要很精確的把握。"
王師傅也蹲下來仔細觀察,掏出筆記錄著。
"這屬于標準化了。"一旁的劉明華接過話來說到。
"什么是標準化?"王師傅和技術員同時問到。
"你看,標準化的操作流程,精確的參數控制,質量檢驗,數據記錄。"劉明華指著王師傅手里的記錄本,"這些都是現代農業的特點。"
劉明華展示著他的記錄本:"我們每天都記錄溫度、濕度、雞蛋產量、飼料消耗等數據。"
"太規范了!"陳技術員翻看著記錄,"比我們孵化場的記錄還要詳細。"
接著,他們來到雞舍。陳技術員開始從專業角度進行指導。
"昊子,你的雞舍設計很合理,但還有改進空間。"陳技術員指著雞舍的通風口,"這個通風口可以做成可調節的,夏天開大,冬天關小。"
"怎么做?"鄭昊虛心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