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趁熱打鐵"張斌招呼道,"把其他兩臺萬能銑床也改造成滾齒機!"
鄭昊走過去看了看,這兩臺設備的型號倒是相同,只需再生產兩套滾齒機的構件加裝上去就行。
"需要多長時間?"張斌問道。
"一天。"鄭昊估算了一下,"主要是制作傳動部件,組裝倒是很快。"
"那太好了。"張斌滿意地點點頭,"馬建軍和張永康繼續跟你配合。我再調兩個人過來幫忙。"
很快,車間里就忙開了。
鄭昊根據第一臺的測試,把圖紙進一步完善,標注得更加詳細。馬建軍和張永康已經有了經驗,干起活來明顯快了不少。
"小鄭,這次我們能不能改進一下設計?"馬建軍一邊加工軸承一邊問道,"昨天那臺機器,撥片的位置調整起來有點費勁。"
"可以。"鄭昊想了想,"我們在撥片座上加個調節螺絲,這樣調整起來更方便。"
"好主意!"馬建軍眼睛一亮。
旁邊圍觀的師傅們也都很感興趣。滾齒機的效率讓所有人都震驚了,現在大家都想學學這個新技術。
"小鄭,能不能教教我們?"一個年輕師傅問道,"萬一以后要操作這種設備,我們也得會啊。"
"當然可以。"鄭昊很爽快,"其實操作比傳統方法還簡單,主要是轉動的角度,按我給我圖紙來,不要改動。"
鄭昊說的簡單,其實滾齒機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轉動的角度,這都是他前世參與過才極快的推算出來。不然單是用到的微積分知識,都足夠難倒這整個廠的人。
他一邊工作一邊講解,很快就聚集了一圈人。
"關鍵是要理解傳動原理。"鄭昊指著正在加工的齒輪說道,"銑床每進給一個齒距,分度頭就要轉動對應的角度。"
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問題。鄭昊都耐心解答,氣氛很熱烈。
"機器加工的一致性確實比手工好。"鄭昊說道,"而且不會因為疲勞影響質量。"
第二天中午,第二臺和第三臺滾齒機的主要部件都做得差不多了。
張永康開始組裝,鄭昊在旁邊指導。有了昨天的經驗,這次組裝順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