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柱的話很有代表性。在這個年代,很多技術都得需要前人去摸索,新人往往有空理論,而且還是錯誤的理論。去解決實實在在的物理振動,聽起來就像天方夜譚。
會議室里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顯然,大部分人都和劉天柱持相同的看法。
壓力,瞬間全部匯集到了鄭昊身上。他成了全場的焦點,無數道懷疑、好奇、審視的目光,像探照燈一樣打在他身上。
秦志和李偉業都沒有說話,他們把舞臺完全交給了鄭昊。這既是一次任命,也是一場考驗。如果他鎮不住場子,這個小組長也當不下去。
鄭昊站了起來,他沒有看那些質疑他的人,而是先對著劉天柱,非常尊敬地鞠了一躬。
“劉師傅,您是電機領域的前輩,您剛才說的,我都認真聽了,也非常理解您的疑慮。步進電機的物理特性確實是根本,這一點我完全同意。”
他先是肯定了對方,緩和了對立的氣氛。然后,他話鋒一轉。
“但是,我們能不能換一個角度想問題?我們為什么要求電機在任何速度下都必須‘剛性’地運行呢?既然它在高速下容易失步和振動,我們為什么不通過控制方式,來主動‘規避’掉這些容易產生問題的區域呢?”
他走到墻邊的小黑板前,拿起一支粉筆,飛快地畫了一條坐標軸。橫軸是時間,縱軸是速度。
“我們現在的控制方式,是‘階躍’式的。比如,要從速度0加速到1000,我們給的指令就是瞬間跳變。這就像開車,一腳油門踩到底,車子肯定要‘竄’一下,發動機會嘶吼,人也會不舒服。電機也是一樣,突然的高加速指令,會給它一個巨大的沖擊,很容易就超出了它的響應能力,導致失步和振動。”
他一邊說,一邊在黑板上畫出了一條陡峭的直線,代表速度的變化。
“我的想法是,我們能不能用軟件,來給它設計一個‘平滑’的加速曲線?比如,像一個拉長的‘s’形。”他在黑板上畫出了一條優美的s形曲線。“我們讓它起步時加速度小一些,平穩過渡;中段加速度大一些,快速提升;快到目標速度時,再把加速度降下來,柔和地切入。整個過程,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開車,平順絲滑。這樣一來,我們雖然沒有改變電機本身的物理特性,但我們通過‘欺騙’它,讓它始終工作在自己最‘舒服’、最不容易出錯的狀態下。”
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黑板上那條簡單的s曲線和鄭昊的描述給吸引住了。
“老司機開車”的比喻,通俗易懂,瞬間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了其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