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昊沒有立刻反駁,而是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筆,在“總線”上方又畫了一個大方框,寫上“未來拓展”。
“馬前德同志提出的問題,非常尖銳,也非常實際。我完全承認,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實現總線式架構確實面臨巨大的挑戰。”鄭昊的語氣平靜,沒有絲毫被冒犯的跡象,反而帶著一種理解和認同。
他看向馬前德,眼神里帶著尊重:“馬前德同志所說的,關于總線協議的制定、信號完整性、以及操作系統復雜度的問題,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如果僅僅是為了眼前能跑起來,那么單板機方案無疑是更穩妥的選擇。”
青華大學的幾位教授和老師,包括秦志在內,都有些意外。他們以為鄭昊會強硬堅持,沒想到他會先肯定對方的論點。
“但是,”鄭昊話鋒一轉,聲音變得更加有力,“各位老師,各位同志,我們今天坐在這里,不是為了修修補補,也不是為了重走別人走過的路。我們是要為中國數控機床的未來,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他指了指黑板上的“未來拓展”方框:“如果我們現在選擇單板機,那么幾年后,當我們需要更高的運算速度,更強的處理能力時,我們又將面臨什么?我們將不得不推倒重來,重新設計整個系統。這無疑是對國家資源的巨大浪費,也是對我們時間的最大消耗。”
“而總線式架構,雖然初期投入大,難度高,但它帶來的,是無限的擴展性和前瞻性。”鄭昊的目光掃過在場所有人,帶著一種感染力,“想象一下,未來我們可以輕易地更換更快的模塊,增加更多的內存,甚至接入新的智能模塊,而無需改動其他部分。這就像我們造房子,我們現在是選擇先搭一個能遮風避雨的窩棚,還是選擇先打一個能支撐未來幾十層高樓的地基?”
他頓了頓,又在黑板上寫下“分步實施”四個字。
“至于馬前德同志提出的具體技術難點,我的解決思路是‘分步實施’。”鄭昊胸有成竹,“總線協議可以從最簡陋的開始,先只實現最核心的讀寫功能,然后再逐步完善。信號完整性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縮短總線長度、優化布線、以及采用更先進的驅動和接收電路來解決。至于操作系統,我們可以先開發一個極其精簡的、只運行在裸機上的監控程序,只提供最基本的總線接口和任務調度功能。隨著硬件的成熟,再逐步豐富操作系統的功能。”
“我們不求一步登天,但求步步為營,每一步都朝著最正確的方向前進。”鄭昊的目光落到林教授身上,“我知道,這無疑是一條更艱難的路。但它也是唯一一條能讓我們國家在數控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甚至領跑世界的路。馬前德同志,你們項目在理論研究上的深厚功底,正是我們攻克這些理論難題的關鍵。我們815項目有實踐經驗,有敢打敢拼的作風。如果我們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我堅信,這個‘難以逾越的障礙’,我們一定能把它踩在腳下!”
鄭昊的話音落下,會議室里再次陷入寂靜。
這一次,寂靜中沒有了之前的緊張,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思。鄭昊沒有回避問題,反而正面迎擊,承認困難,但同時又勾勒出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并給出了可行的分步實施策略。他把“難”的問題,轉化成了“值得挑戰”的問題。
林教授緩緩地放下敲擊桌面的手指,他看著鄭昊,眼神里充滿了贊賞。他從事科研幾十年,見過太多急功近利和保守僵化的例子,像鄭昊這樣既有遠見卓識,又能腳踏實地,還懂得團結協作的年輕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馬前德也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認,鄭昊的這番話,讓他無法反駁。鄭昊承認了所有的困難,但給出的解決方案,卻又如此誘人。單板機固然穩妥,但就像鄭昊說的,那只是一個窩棚,而不是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