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昊的話,像一顆投入死水潭的石子,瞬間激起了千層浪。
“一個月?設計cpu架構,還要規劃出制造方案?”周煜第一個表示懷疑,他不是不相信鄭昊,而是這個任務實在太過艱巨,“鄭組長,cpu架構設計本身就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國外一個團隊都要做好幾年。我們我們連像樣的eda工具都沒有,全靠紙和筆嗎?至于制造方案,那更是光刻機、離子注入機、高純度單晶硅這些東西我們連見都沒見過,怎么規劃?”
周煜的疑問,代表了在場所有技術人員的心聲。這不是潑冷水,而是基于現實的冷靜判斷。他們剛剛從“分立元件”的泥潭里爬出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要去挑戰“集成電路”這座珠穆朗瑪峰,這跨度太大了。
“是啊,鄭組-長,這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孫宇也面露難色,“咱們的‘模塊化cpu’,說白了還是馮·諾依曼體系的宏觀實現。但要把它微縮到一塊芯片上,布線、時鐘同步、散熱、功耗這些問題會以指數級難度增加。紙上畫畫容易,可”
實驗室里,剛剛被鄭昊點燃的一點火苗,似乎又要在現實的寒風中熄滅了。
李偉業總工和林教授沒有說話,他們看著鄭昊,等待著他的下文。他們知道,鄭昊從不是一個信口開河的人。他敢這么說,必然有他的道理。
鄭昊沒有急于反駁,他走到那臺“模塊化cpu”前,輕輕拍了拍其中一個“運算器模塊”的外殼。
“大家覺得,我們這個‘積木’,最大的價值是什么?”他問道。
“是能用!”劉天柱甕聲甕氣地回答。
“是驗證了我們的總線架構和指令集!”周煜補充道。
鄭昊笑了笑,搖了搖頭。“不全是。”
他轉過身,目光炯炯地看著大家:“它最大的價值,是一個模擬器!一個硬件級的、可以運行、可以調試、可以驗證我們所有想法的cpu模擬器!”
“模擬器?”眾人一愣。
“沒錯!”鄭昊加重了語氣,“我們沒有eda軟件,但我們有它!我們想設計一個8位的a,我們不知道邏輯門電路該怎么排布,不知道時序對不對。怎么辦?我們可以在這個‘模擬器’上,用我們現有的運算器模塊,去模擬那個未來芯片里的a!我們可以修改它的微指令,調整它的時序,觀察它的運行結果!我們可以把芯片設計的邏輯驗證,從紙上,搬到這臺真實的機器上來!”
這個想法,如同一道閃電,瞬間劈開了眾人腦中的迷霧。
周煜的眼睛猛地亮了起來,他激動地站起身:“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們不是從零開始在紙上畫,我們是降維設計!我們把未來那個芯片里的每一個核心單元,比如a、寄存器堆、指令譯碼器,都先在我們的‘模塊化cpu’上,用軟件和硬件結合的方式,搭建出一個‘仿真模型’。我們在這個模型上進行測試、優化、迭代,等我們把所有的邏輯都跑通了,得到了一套完美無缺的方案,再把它固化成真正的電路版圖!”
“對!”鄭昊用力一點頭,“這就解決了‘設計’的問題!我們用一臺宏觀的、可見的、可觸摸的‘cpu’,去設計一臺微觀的、看不見的cpu!這比純粹的紙上談兵,效率和可靠性要高得多!一個月的時間,只要我們分工明確,日夜趕工,足夠我們拿出一套完整的、經過初步驗證的cpu架構設計!”
這番話,徹底打消了所有技術人員的疑慮。他們看著那臺原本覺得有些笨重落后的機器,眼神都變了。這哪里是什么昂貴的玩具,這分明是一臺能夠孕育未來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