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瑾被李煥顛倒黑白的話氣得渾身發抖,卻又無從反駁。
李煥謀反是事實,但陛下當年出于種種考慮,并未明發天下公告,反而將其舒服在儲君之位上。
從法理上講,李煥此刻確實的確是名義上的太子,他占據著大義的名分。
若是慶帝此刻出了意外,李煥靈前繼位稱帝,也是占據著法理,即便是最嚴厲的大儒也挑不出錯來。
當然,前提是李煥肯背負弒君父的罵名,且有辦法解決盤踞在北方和關外的奉軍雄師。
黃瑾踉蹌著后退幾步,嘴唇哆嗦,再也說不出一句話。
李煥不再看他,目光掃過面前神色各異的朝臣,聲音輕柔地開口道:
“父皇病重,國事不可荒廢,本宮暫理朝政,諸卿可有異議?”
話音落下,人群中立刻走出數十名官員,恭敬地躬身行禮,聲音整齊劃一: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
“國不可一日無主,請殿下主持大局!”
這些人大多是世家之人,顯然早就知道今日會有這么場戲。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屈服。
自古文臣死諫,歷朝歷代都不缺敢殺身成仁的文人。
一名御史梗著脖子,怒發沖冠,指著李煥罵道:
“亂臣賊子!你這是篡位!是謀反!陛下尚在,何時輪到你”
話未說完,就被身旁的同僚死死拉住。
然而已經來不及了,李煥只是輕輕看向一旁,便有兩名侍衛上前將那御史拿下。
御史仍是破口大罵:“奸臣賊子!你不忠不孝,愧為陛下之子,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李煥揮了揮手,兩名侍衛將那御史拉遠。
便是李煥做了此等悖逆之事,也絕不敢當眾處死御史。
但那御史被帶走,下場也絕不會好。
一眾想要附和的官員見到這一幕,不由得沉默了下來。
正如幾年前李徹所遇到的場景,當年他撞柱之時,滿朝文武都不知道他是冤枉的嗎?
但卻無一人站出來為他說話。
就在此時,又一人挺身而出,在眾臣驚詫的目光中站到李煥面前。
此人尚且年輕,但卻腰桿筆挺。
正是右相霍韜之子,火藥司主事霍端禮。
霍端禮毫無懼色,怒視著那些附庸太子的官員和李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