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儀式第二天,10號艦便在拖船的幫助下離開了泊位,朝著外海航行而出,執行第一次海試任務。
首任艦長許國昌大校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此人原系162號艦艦長,當年指揮162號艦與兩萬多噸的基洛夫號核動力巡洋艦硬剛的就是他。
人是物非,基洛夫號核動力巡洋艦最終被蘇聯作價3000萬美元賣給了東大,連同那一批躲在海參崴港口避難的艦艇,全部低價處理了。
造價幾個億美元的基洛夫號核動力巡洋艦,賣廢鐵都能賣個3000萬美元。
其實這對東大來說并非完全是好事,巴里亞政府這么做,是因為他們決定不再把大量的資源用在與美國大洋爭霸上面,收縮了戰線。
如此一來,東大海軍就像是腰間盤突出那樣,凸了出來。
許國昌深感壓力重大的原因并不只有這一個。
10號艦作為首艦,肩負著探索試驗以及訓練部隊的重任,該艦不但是作戰艦,也是訓練艦。
說白了,其單位性質和空軍第2航空教導旅是一樣的。
李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10號艦要在6個月之內完成海試,12個月內形成戰斗力。
這個時間要求不是緊張,而是非常緊張。
10號艦上帶了3套人員,也就是說,每個崗位配備了三套作業人員,同時進行海試、培訓。
海軍已經決定,第二艘航母是采取核動力推進的10萬噸級別超級航母。
在得到了蘇聯艦艇用核動力裝置技術后,核動力航母最關鍵的技術將不會是最大的障礙。
按照南港造船廠那驚人的建造能力,最多24個月,就能完成一條10萬噸航母的建造。
倘若兩年后只有一條航母下水,許國昌還不會覺得壓力巨大。
海軍早在三年前就提出,在2000年以前擁有10艘大型航母的建設目標。
換言之,二號艦、三號艦、四號艦要同時開建,兩年后,五號艦、六號艦、七號艦、八號艦同時開建,本世紀最后兩年,要同時開建九號艦、十號艦。
造船廠壓力很大,作為擔負為艦隊培訓人員的首艦,壓力更大!
許國昌在蘇聯航母、英國航母、法國航母上面都學習過,和他一起的還有一批骨干,這批人就是東大海軍航母的探路者。
海軍派出了三艘052b驅逐艦把10號艦海試的海域給管控了起來,海航的飛機也不間斷地起飛對那片海域、空域進行巡邏警戒,確保海試順利。
另一個則是出于保密考慮。
試航首日,李干隨艦,而且還帶了整個航母研發團隊的人。
一條船造出來,能不能浮起來,能不能跑出設計速度,等等,就和飛機試飛一樣,要通過海試來驗證。
連續一個月,李干都隨艦出海海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