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全場鴉雀無聲。董峰幾人更是面面相覷,他們之前沒有收到任何相關的通知。
就連陳凡,也是剛剛知道李向西想做什么。
好你個李向西,原來這才是你考察的目的。
所謂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是指利用技術手段,為不同標號的水泥混凝土,確定各材料的摻配比例的試驗。混凝土性能指標滿足要求的同時,還要兼顧經濟性原則。
所有型號的混凝土在生產前,必須做配合比試驗。
混凝土中一般用到的原材料,除了人們熟知的水泥、石子、砂子和水之外,還會添加粉煤灰、高爐礦渣灰等材料。
這些材料每立方米的具體用量,就是混凝土配合比試驗要搞清楚的事兒。
李向西所說的配合比平行驗證,是指,根據攪拌站提供的配合比數據,由總監辦試驗室完全復測一次,如果能滿足各項指標要求,就證明配合比沒問題,可以用于工程。
但這里面可操作性空間非常大,陳凡他們只管做試驗,最后的結果全都會上報給李向西。
最終的結論,全由李向西一人說了算。
不合格,攪拌站還想要繼續供應混凝土,那就得想想辦法了。
董峰卻對此事不以為然,他對他們的技術水平完全自信。
“好,那我們會盡快把配合比上報給總監辦。”
要離開時,陳凡突然開口問:“董站長,我能詳細看一下你們的系統嗎?”
整個過程中,這是陳凡第一次主動開口說話。
本以為華聯攪拌站的考察工作已經結束,不料陳凡竟然又來了這一了出。李向西雖然不高興,但也沒有說什么。
董峰只好讓人帶著陳凡又去了操控室,他繼續陪李向西留在會客室喝茶。
“我想看一下你們的試驗數據是如何上傳歸檔的?”
電腦前,陳凡緊盯著屏幕,心里突然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
陪伴他的是攪拌站的試驗室主任,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
他打開了系統的一個界面,向陳凡展示著。
“所有的試驗數據,都會上傳歸納到系統里。你看,這就是我們的數據。”
網頁上顯示著混凝土試塊標號、成型日期、試驗日期、抗壓強度等信息,這些信息和混凝土生產線聯通,混凝土是哪條生產線生產的,強度是多少,一目了然。
陳凡想,如果這套系統,能運用到監理工作中,把施工方、監理方、所有入場攪拌站的試驗數據,全都匯總到一個平臺上,共同監理,會不會減少弄虛作假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