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失去意識的前一秒,她看見地上飛起的塵土,在陽光下飄揚,倏忽砸進她的眼睛,讓她生疼。
奶奶就這樣沒了,在她最高興的時候,在她還沒有完成任務,給她心愛的小兒子又娶上媳婦的時候。
奶奶死了。大家都來幫忙了,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這是喜事?!?/p>
“沒病沒痛的。”
“沒受折磨。”
“也不拖累小孩子。”
“這個季節好,人在家里停著也不會發臭。”
“她一輩子都很乖覺,懂事!”
“兒子們都差不多成家了,孫子們也這么大了,她作為高家媳婦任務也完成了,可以閉眼了?!?/p>
“孩子們也都出息,這一輩子值了?!?/p>
一紅聽大人們在議論,很疑惑,沒有一句是關于奶奶這個人本身的,對于她的評判全在于生了多少兒子,有沒有給兒子娶上媳婦,兒子有沒有出息,難道這就是一個人的全部的人生價值嘛?
每個人死的時候,都要這樣根據是否拖累孩子,是否死得“懂事乖覺”來評價嗎?
歷史上的名人不是這樣的,那些流傳青史的人或稱霸一方,或言留千古,或突破創新,或引領潮流,或追尋真理……
不是作為某人的附庸,不是延續了香火,不是為了完成不知哪個神秘組織下達的娶媳婦、嫁女兒的任務而偉大的。
(二)
一場喪事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孝子們的媳婦沖進母親的房間,翻箱倒柜,找出了所有的“財產”:灰撲撲的衣服,補丁摞著補丁,奶奶千補萬補不舍得扔,嫌棄地甩到地上,這是要燒給奶奶到地下用的;
幾雙腳底磨穿、鞋面快爛掉的鞋子,砸到地上,這也是要燒給奶奶到地下用的;黑灰的看不出顏色的毛巾,扔到地上……常墊常蓋的硬邦邦的老棉花被,扔到地上……
據大人們說,這些貼身常用的東西,都是要在村口燒掉的,讓死人在陰間也有的用,不至于去得赤條條,雙手空空如也。
奶奶陪嫁箱子的深處,在一件舊衣服的口袋里,藏著她用布抱起來,再用塑料袋一層一層包著的,纏繞了好多圈的錢,據說有大幾百,她把它藏到那么深處,不知道要干什么,還是被翻出來了。這個當然是要留下來給活人,這是奶奶留給孝子們最后的財產。
一紅看見妯娌幾個一起把錢交給了爹,爹當著兄弟們的面一層層剝開了那紅紅綠綠的層層塑料袋,沾著口水數了好幾遍,在幾雙殷切關注的眼睛瞎,當場你一張我一張分了。
奶奶掛念的小五,幾次翕動著嘴唇,盯著那些錢,又抬頭看自己的哥哥,想要這些錢建房子娶媳婦,但礙于面子,啥也沒說,自然并沒有多分得一分錢。
其余翻找出來的東西,灰糊糊地堆在房里,像一坨垃圾,明明之前是奶奶那么寶愛的。
在奶奶去世的后的第三個黃昏,那些衣服就在路口燒掉了,橘色的火貪婪地舔舐著那些衣物,一口一口地焦化它,使它變成黑灰,飄散在空氣中。旁邊的火盆中還燃著黃裱紙,風猛烈地吹著,頓時整個世界都是紙灰了。
這些都是奶奶到了地下的寶貴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