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天子在上林苑召見了此次立功的將士,并向他們宣布了皇權新的恩典。自即日起,皇帝將自掏腰包,從少府中撥出錢糧,在上林苑及關中各處開辦學堂,吸納士卒入學堂就學,研習醫學、算學、工程的基礎學問;如果本人年老體弱、力有不逮者,可以改為推薦自家子弟入學。待學有所成以后,皇帝還會親自出馬,為優異者安排職位,分配俸祿。
應該說,雖然政治上反復無常,動蕩頻仍,一向有刻薄寡恩的名聲,但老劉家在厚待軍功貴族上的聲譽,卻一向是相當之靠得住。當今天子可以肆意的折磨公孫弘張湯等文官,但對衛青霍去病的待遇,卻絕對稱得上一句天高地厚(事實上,天子對飛將軍李廣也算得上寬容忍讓,厚待之至了),無有加矣。有此先例在前,受恩將士當然只有感激,而絕無疑慮;那殷殷之心,當真日月可鑒,縱使立時為陛下效死,拎起棍子一秒六棍,那也是絕無疑慮的。
總而言之,忠!誠!
不過,忠誠了不到兩天之后,稍有常識的將士就立刻覺察出了不對。因為皇帝在檢閱部隊、賞賜書冊的時候,居然將太子也帶在了身邊。
這個信號可真是太濃烈、太不尋常了。說白了,在大漢的政治環境下,皇帝本人的風向當然非常重要,但有時候未雨綢繆,皇后及太子的風向可能還要更重要一點——畢竟吧,自孝惠帝以后,老劉家到現在還沒有出過一個壽算超過五十的皇帝;那么以此大限屈指而數,當今圣上滿打滿算,估計也不過只有十幾年蹦跶的光景。大家天長地久,真正要侍奉的主君其實是衛皇后和衛太子——謀算長久,豈可不慎乎?
當然啦,現在所有人窮盡想象,大概都還意料不到將來匪夷所思的變故。而眾人按照慣性,還在本能地往太子身上打探方向;先前皇帝命司馬相如、枚乘做《皇太子生賦》,賦中歌詠先王圣德,引述周孔之論;于是上下聞風知意,都曉得皇帝為太子規劃的是一條遵循儒家治道,以詩書文治而安天下的路;儒家也因此而驟然貴幸,天下望風景從,再沒有可以抵擋他的力量。可是——可是現在太子被突然抱到閱兵的現場來,那又是想暗示什么呢?
要知道,而今散發下去的手冊里包羅萬象,但這萬象之中,可實在看不出一丁點儒家的影子呀!
皇太子現在也只有幾歲。他將來的路要怎么走,多半還要看他師傅怎么教。但他的師傅的安排,乃至他教育中所有風向的變動,可是全部由皇帝一手謀劃。那么現在,皇太子被突然帶到這個場面下,那到底又是想表示什么呢?
雖然說是“檢閱”,但受限于上林苑的條件,肯定無論如何都做不到什么聲勢浩大、氣度恢弘的模樣;事實上,皇帝只是到紅布覆蓋的高臺上轉了一圈,然后將年幼的太子高高抱起,向下方列陣的將士亮了亮相;剛一放下之后,等候在側的女官就手忙腳亂的上前,惶恐不已的為太子檢查頭臉手腳,然后用涼被將小孩緊緊包住,免得沾染外界的一點灰土。
說實話,當初皇帝想把太子抱到上林苑檢閱部隊時,衛皇后就頗為躊躇;一是擔心天子粗心大意,照顧不好幼兒;二是擔心上林苑毒蟲太多,一不小心就會出事。但天子寥寥數語,仍然輕易說服了皇后。比如他就指出,當年高帝重病,欲令太子將兵,就是因為呂后涕泣諫止,才使惠帝疏離兵權,軟弱不能擔當,以至于上下失序,釀成后日大禍;比如他又指出,太子雖然年幼,身體卻還健壯,不至于經受不起這一點波折;而且他也會讓精通醫術的方士隨行看護,若有不妥,他一定誅滅方士的九族。
某穆姓方士:?
雖然方士本人大概非常不滿,但衛皇后還是認可了這個說法。她派出了心腹的女官跟隨,又親自召見兄弟,千萬叮嚀囑托,一定不能出半點岔子。當然,這樣的憂慮純粹屬于多想,畢竟穆姓方士本人高興與否,其實根本不生絲毫關系,因為有一個刻薄的監工就等候在側,時時刻刻的逼迫他“實心辦事”,絲毫不敢疏忽了皇太子的安保工作。
“那么。”穆祺將雙手攏在袖中,一張臉拉得老長:“陛下現在滿意了嗎?”
也實在無怪乎他的臉拉得這么長。因為老登施加的壓力確實非同尋常。衛皇后先前的憂慮其實相當有道理,上林苑樹木茂密水體又多,搞不好哪里就潛伏著什么肉眼不可分辨的毒蟲,咬上一口就要出大事。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登居然強行施壓,要求穆祺在短時間內弄到多達數噸的防蟲噴霧,將以閱兵臺為中心的方圓數里地都給撒上一遍!
穆祺:……你們幾個都是在搞我心態是吧?
這種荒謬的要求自然絕不可能答應,所以老登退而求其次,只要他采購上百公斤的防蟲藥水,讓太子走到哪里就噴到哪里。不過,老登隨即又提出了苛刻要求,要求這種藥水一定是“嬰兒友好”的,要經過亂七八糟多達幾百種的什么“生態檢驗”。
穆祺其實很想指出,市面上的防蟲藥水在安全性上已經足夠可靠,所謂的“嬰兒友好”不過是商家推銷的噱頭,成分上并無差異,純屬打上標簽就可以翻十倍價的無聊把戲而已。但他看一看老登的臉色,還是只有老老實實閉嘴照辦,并且不能不乖乖承認,這種十倍價的噱頭之所以能夠在市場無形的大手下長期存在,那確實有他存在的道理。
對于某些人來說,這種噱頭豈只是噱頭而已?它簡直可以直接等于一份往日的贖罪券吶!
不過,老登可以悄悄摸摸贖他的罪,卻絕不妨礙穆祺開口陰陽:
“我真是意料不到,陛下還有這樣父愛情深,愛在心中口難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