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背水與書友的推薦票。
又過了五日,這日早間,剛到營中,就見林懷玉帶著瑩兒,喜氣洋洋過來,道:“成了,成了?!?/p>
沈放見兩人臉孔凍的紅撲撲的,心中大是感動。這些日子,兩個嬌滴滴的小姑娘每日天不亮就來流民營,月出方歸,每日忙里忙外,就連吃的,也和眾人一般。
流民營雖得道濟大師大力整治,畢竟是惡困之所,所居數萬流民,臟亂之極,就只不避腌臜一條,就叫沈放對兩人刮目相看。
道濟大師秦廣等人也憐惜兩個女孩,不叫她們插手臟活累活。偏偏林懷玉執拗的性子,見人受苦,就什么也顧不上。每日也在流民營中行走,幫著照顧傷者。
她嬌花一般的一個女子,走到哪里都教這些流民自慚形穢。得了她的幫助,更是感激莫名,營里數萬人簡直把這兩個女孩當作了活菩薩。
沈放看兩人喜動顏色,雖已猜到幾分,還是忍不住道:“什么成了?”
林懷玉道:“糧食啊,糧食有了,雖然不是大米。這市面上突然多出五萬石小米和大豆來,價錢也不高。我和六哥出手搶了一大半,這下熬到春后是不愁了。你倒是好本事,怎么說服的他,那財神究竟是誰,怎有如此大本事!”她連珠炮似的一通言語,與平常簡直是判若兩人,顯是發自內心的狂喜。
眾人心情都是大好,就連道濟大師也難得面露笑容。
秦廣卻是面露驚疑之色,道:“都是小米和大豆?”
小米長于北方,南方人素不愛食。宋高宗紹興末年,甚至有件奇事。完顏亮南侵失敗,被部下所殺,金軍遺棄大量物資,其中不少小米。宋將成閔部下多為浙江人,不吃小米,結果餓死甚多。
此事乃《宋史·列傳·卷一百二十八》所載:時虜氣已奪,日虞王師之至,委棄戈甲、粟米山積,諸軍多仰以給。惟閔(成閔)軍多浙人,素不食粟,死者甚眾。
縱使南方人不愛吃小米,饑餓之時,樹皮草根也吃了,豈會眼看著小米活活餓死?成閔其人,怯懦貪婪,領兵之時,大喝兵血,卻不敢與金兵對抗。
完顏亮死,他帶兵追到揚州,故意拖延,不敢接戰,金兵渡江后笑之曰:“寄聲成太尉,有勤護送?!边@樣一位領兵之將,所謂士卒不吃小米活活餓死,其中緣由也是不難猜想。
可就這樣一個荒謬的謊言,竟是無人揭穿,甚至寫進史書。這其中固然有欺瞞詭計,但南方人不吃小米一說,長久以來,也是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直到清朝,仍是如此,雍正二年(1724),江南水患,雍正帝下旨自山東、河南調糧賑災。河南巡撫田文靜上書稱,南方人不食小米,還是自山東多運小麥為上。戶部尚書張廷玉和吏部尚書朱軾卻說,小米煮粥很好吃,南方人也一定愛吃。
雍正一想有理,便下令照辦。結果江南果然不待見小米,大量白白爛掉。雍正事后大贊田文靜,田文靜上書,極盡謙恭。雍正大喜,留下了后世聞名的一道朱批: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雍正《雍正朝上諭檔·批田文鏡折》。
只是田文靜后來隱瞞災情不報,致生靈涂炭,也是晚節不保。
林懷玉乃是土生土長的臨安人,只道秦廣是怕眾人不肯吃小米,道:“是啊,秦大哥也是怕他們不愛吃小米么?”
秦廣搖頭道:“艱難時月,有口糧吃,已經是菩薩保佑,豈能挑三揀四。只是我怕這小米和大豆的來路有些古怪?!?/p>
道濟輕聲道:“你想的不錯,這許多大豆小米,只有一處才有。只是那人既然敢運進臨安,自是有萬全之策,你等不必過慮,一切都是救人要緊?!?/p>
秦廣點點頭,不再言語。
沈放也是欣喜,連道:“好,好?!毙牡?,此人果然是不愧財神之名,當真是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手段,他隱約已經猜到,那魏伯言定就是“財神”無疑。
這糧食有了著落,各人要做的事情都是不少,當下眾人散去。沈放見秦廣眉頭緊鎖,忍不住問道:“秦大哥,可是有什么不對?”
秦廣轉頭看看,見四下無人注意,低聲嘆道:“沈兄弟猜不到么,這臨安左近,能調集這么多大豆小米,定是喂馬的軍糧啊。”
馬匹飼喂,精料粗料都要齊全,還要有鹽。這粗料多是稻草、麥稈、野草,精料則多是豆類、麩皮和谷物。上陣打仗的軍馬要養膘,吃的精料更多。秦廣熟諳軍事,立刻便猜出大概。
沈放卻是不以為意,道:“便是軍糧又如何,人豈不比幾匹馬來的重要。”
秦廣搖了搖頭,心道,尋常這話自然不假,但戰場之上,馬卻比人要貴重多了。這番話自不好講,仍是低聲道:“這軍糧各地儲備的數目都是有數的,突然少了這么多。朝廷又念念對金開戰,莫要惹下禍端才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