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認得這封信。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甚至信紙上那幾處被淚水模糊過的痕跡,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這是1971年11月,是那個徹底改變了她命運的冬天。
一股冰冷的戰栗猛地竄上她的脊梁骨,直沖頭頂。
痙攣般的抬頭,沒錯,就是今天,那個人還坐對面——周芳下鄉的二道溝大隊,大隊長的閨女,李翠芳。
連這封信都是她帶來的。
李翠芳穿著八成新厚實的深藍色棉襖罩衫,圍著一條鮮亮的紅圍巾,襯得臉蛋紅撲撲。
兩條粗黑的麻花辮垂在胸前,辮梢上還系著紅頭繩。
周芳的目光挪到放在桌邊地上的東西,兩個大麻袋。
不用打開,周芳也知道那里面是什么。
兩百斤玉米面!
前世,就是這兩百斤粗糧,換走了她走出農村、有工作有醫療保障的機會,也換走了她女兒玲玲本該擁有的一切可能。
二百斤玉米面填飽了四個弟弟的肚子,而弟弟們是怎么對她的?
因著農村戶口沒有享受到醫療保障的不只是自己,還有后來女兒的病。
職工家屬本可以享受半價醫療。
她抱著重病的玲玲,踏進二弟裝修一新的房子,跪求他看在姐弟一場的情份上借點錢給玲玲看病時。
她看到的是二弟嫌惡的眼神,聽到的是二弟那句冰冷刺骨的“我不欠你的”……
“周知青,”李翠芳的聲音響了起來,“你看,你家這情況,叔的信都寫得這么明白了……你家里幾個弟弟餓著,那可真是要命的事兒!”
她手指著周芳手中的信。
“礦上那個名額,是好,鐵飯碗嘛。”話鋒一轉,“可那礦在深山里,那活計也苦得很,男人都累得脫層皮,你何必去吃那份苦?”
“你看,你把這機會讓給我,這兩百斤玉米面,立馬就是你的!”她伸手拍了拍麻袋,“實實在在的糧食,能填飽你弟弟們的肚子,不比那還不知道能不能干長久的礦工強?”
屋里很靜。
李翠芳說完,相信周芳會簽字,心中甚至開始盤算頂替周芳當上工人,該置辦些什么新行頭……
周芳把爹的信拍在桌子上,緩緩開口,一字一頓,“不、換!”
李翠芳臉上的篤定瞬間凝固,她瞪大眼,“為啥不換?你,你還想要啥?”
周芳嚯得起身,“可這糧,太沉,我背不動!”
李翠芳愣住,張了張嘴,錯愕,“背不動?兩百斤,明天縣里有車去連市,隊里一句話就能給你送到家!你只管……”
周芳搖頭,“不是糧食沉,是它換走的東西,我背不動!”抬腳往門口走,動作沒有絲毫猶豫。
“哎!那你想換什么?”李翠芳急了,一下站起,身后凳子險些碰翻。
“我想換——命!”周芳知道她聽不懂,卻不再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