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中秋節,那時候的中秋節和現在的中秋節不一樣,人們更喜歡在家里,一家人聚在一起過節,很少有在飯店吃飯的。”
“那天客人很少,整個國賓飯店就接了三桌,其中一桌就是這位宋心懷先生。”
“這位宋心懷先生是國賓飯店的常客,但通常,他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一張桌,一道菜。”
“每次吃完飯會額外支付一千塊的占臺費。”
“因為,他喜歡安靜,每次都是在包廂。”
“那個時候,一千塊可不是小數目,我一個月的工資,也才幾百塊。”
“而且,宋心懷先生只吃邰承印做的菜,如果邰承印休息不上班,他都是坐一坐就走。”
“后來,每次來之前,他都會提前打電話,詢問邰承印在不在。”
“中秋節那天,宋心懷先生也是提前打了電話的,確認邰承印不休息,才到的飯店,他應該是晚上七點左右到的,點了一道邰承印的拿手菜紅燒牛尾。”
“可是吃了沒兩口,就倒地不醒。”
“服務員打了120,我跟著救護車一起到的醫院,交了這一千塊錢的住院費。”
“宋心懷先生第二天凌晨宣布不治,一共搶救了八個小時,醫生給出的死因,是突發性心臟病。”
“但宋心懷先生太年輕了,當時也就二十多歲。”
“后來,有人打電話威脅我,讓我更加確定,宋心懷先生的死不正常。”
“可是,我沒有勇氣為了一個和我沒有太大關系的顧客,賭上性命。”
“你應該也知道,二十多年前的治安,不比現在,我是真的害怕。”
說到最后,曲文松一臉的羞愧,
宋思銘認真聽著,等曲文松完全講完,宋思銘問曲文松,“關于這位宋心懷先生的個人信息,您還了解多少?”
“我只知道他是開公司的,應該挺有錢的。”
曲文松回答道。
顧客到飯店吃飯,飯店也不可能查戶口,宋心懷開公司這件事,還是他偶然一次,聽到宋心懷打電話才知道的。
“宋心懷先生被送到醫院后,他的家屬來了沒有?”
宋思銘想了想,又問道。
“家屬……”
曲文松努力回憶著,說道:“當時,警察守在搶救室外邊,凌晨過后,來了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非要進搶救室,但是被警察攔下了,那個小姑娘戴著京大的校徽,但年齡又不像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