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有讀者看到這里,雖然現在寫作者的話有種半場開香檳的嫌疑,對完結來說也不是很吉利(?),但還是忍不住話癆說幾句。
我大概十三四歲的時候很想寫故事,在紙上用鉛筆寫,然后給最好的一個女朋友讀,她給我修改建議。最后寫出了一個兩千字左右的短篇,講一個成長在山城里,從沒有見過海的女生,在經歷了親人離世后,離家出走的故事。
結局我忘記了。而且之后基本再沒有寫過,最大的借口是我不會寫,因為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已經被非虛構寫作方式殖民了,不再會幻想。
這應該就是時之序誕生的。
她是一類我很喜歡的角色,有很強的求生和求死的本能,也有很敏銳的解構現實的直覺,所以時之序會覺得,“沒意義”這一點足夠讓她不想活。但其實,正是由于對活著有很高的期待,她才會如此地去追問“意義”。這種特質在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是很具有破壞性的,因為她解構一切,看不見他者存在,所以有工具化別人、工具化自己的傾向。
為了表現這些,我認為性是最直觀的(當然本人確實是很色)。愛欲是最接近死亡和生存的體驗,也是最容易體驗到他者的存在,讓自己完全無能為力、無法預測、不由自主,這種他者才能讓極具破壞力的自戀主體變得謙卑。
江燧是這樣一個很對稱的他者,雖然我在創造這個角色的時候沒有想太多,因為說實在的不是很懂男的。。。不過寫著寫著,我突然意識到他比起時之序,某些方面更像一個“女生”,比如他追求真愛、真心、依賴、承諾,這些往往在小女孩的閱讀物中才會強調的東西。由于大環境,這樣的男生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而且他們往往不會成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哈哈哈劇透了)。
后半部的成年篇,我會很期待寫出兩個人的成長變化。
成年早期、二十歲出頭的時候,是人的觀念形成最動蕩的階段,小時和小江互為彼此的初戀,但不只是“白月光”這么簡單,他們的戀愛和分手是影響性格轉變的重大事件。就像和小時候最好的朋友鬧掰,我不記得那個朋友相處的細節,但影響了很久我關于友誼的看法。
之后重逢,我希望他們彼此都已經完整放下了,也嘗試和別人在一起了,但還是很困惑,愛究竟是什么。我希望兩個人都可以承認,愛其實是非常稀缺、珍貴的東西,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見過一次愛情的面貌,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寫了很多故事來記錄和想象每一次愛的發生。
當然,這需要從不了文老師認真寫。從老師需要克服拖延,不能總等待p人屬性大爆發的時候猛寫。
以上!九十度大鞠躬!
by
從不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