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癡迷古琴的人想聽,都聽不到。
而謝凌也鮮少動他的琴。
之后就算太后和后妃們想聽謝大人的一手好琴,可奈何他當時的位置已經(jīng)太高了,就算在宴會上讓他獻上一曲也已經(jīng)請不動他了。
世人都道可惜。
前世相傳還能聽到謝玄機琴聲,便只有他那位摯愛的謝夫人了。
再度見到謝凌彈琴,阮凝玉竟有種恍如隔世的琴聲。
其實她前世也仗著自己是皇后,想要逼迫這位炙手可熱的士子給滿堂文武大臣獻上一曲。
而且最主要的是,她曾經(jīng)跟表姐們一起被謝凌指點過琴。而當時她是彈得最爛的,于是她就被男人針對了,謝凌開始重點“指導”她。
所以,這何嘗不是一種報復他的心態(tài)。
聽到她點了名。
一身紅色官服的年輕才子從酒席里走了出來。
可他,卻拒絕了。
阮凝玉身著瑤池牡丹裙,發(fā)髻斜簪點翠鳳釵,富貴逼人。
她妝容昳麗,當時正得寵,于是驕縱地瞇眼。
“怎么,我堂堂一國皇后,大內中宮,都使喚不了謝大人撫琴一曲么?”
束發(fā)戴烏紗帽時男人的顏值是最鼎盛的,鶴骨松姿,因為他剛在朝廷上大展身手將幾個權貴貪官拉下馬,于是他身上有股寧折不彎的冷傲。
謝凌對她作揖,“回娘娘,微臣曾發(fā)過毒誓,今生不再在人前扶琴,還請娘娘見諒。”
本來因為皇后娘娘的話對謝凌頗有微詞,覺得謝大人太過清高的人一聽到他發(fā)過毒誓,都閉嘴了。
他們都對發(fā)誓看得很重。
更何況是毒誓。
想來謝大人是因為什么嚴峻的變故,才會起這樣的毒誓。
阮凝玉有些不悅,卻也沒說什么。
當時謝大人風頭正盛,因秉公任直,做事也不留勛貴顏面,于是便觸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
見娘娘對這位表哥向來不喜。
于是宴會上有個三品官員便道:“既然謝大人起過毒誓,不能撫琴,但據(jù)臣知,謝大人的畫工也是一絕。”
“娘娘傾國傾城,有王朝牡丹的美名,世間麗人都難敵娘娘一分美色,不若就讓謝大人獻藝,親自描一幅畫像,可好?”
當時男人早已成婚,兄妹之情灰飛煙滅,又加之背后政治勢力的種種推動,讓她與謝凌站在了對立面。
見娘娘討厭謝大人,那個官員可是有點討好娘娘的意思在的。
阮凝玉果然對那人投去了贊賞的一眼,如此有眼見,日后定虧待不了他。
誰不知道阮凝玉比不上大明先前的賢后,妖言惑眾,迷惑視聽。
天底下的人都覺得她德不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