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李觀一寫信說,如今中原三方勢力,雖是短暫停下了兵戈,但是之前四方征戰,在關鍵戰場上投入的兵力動輒便是十萬,運送后勤的百姓,輔兵更是數倍不止。
因此有許多地方的耕種荒廢,稅收增加,四方疲敝。
中原終究算得上一句元氣大傷。
在這樣的情況下,突厥草原的第二神將大汗王,率領第一重騎兵鐵浮屠,陳兵于邊境之上,對于中原虎視眈眈,甚至已經打算和陳國聯手,共攻中原。
雖說陳鼎業將此事拒絕。
但是大汗王之野心也已彰顯得淋漓盡致。
今日不成,必還會有其他選擇。
應國大帝姜萬象又有盟約,合縱連橫,共擊陳國;而李觀一和陳鼎業,姜素姜萬象皆有血仇。
如今中原之內的局勢復雜多變,三方勢力之間,矛盾重重,偏還有突厥草原勢力,橫亙于外,天策府中雖有兵有將,可畢竟此刻疆域不比當日。
現在的疆域太大了。
最開始的時候,李觀一為秦武侯,只有江南之地。
那時候江南不過方圓千里,哪里能夠和現在這種方圓萬里,遼闊無邊的疆域相比,更何況現在的疆域地形復雜繁多。
西域部分,同時和北方的草原突厥,應國的西意城勢力接壤,而沿途水路又都和陳國相接。
江南之地,更是水路核心。
可以說四面八方都是敵人。
眼下還好些,打完了仗,局勢暫緩下來,中原休養生息,短時間內,不會再起兵戈,可是彼此仇恨并沒有消弭,只是短暫潛藏下來。
一旦數年之后,休養生息已畢,兵戈再起,這種復雜的地勢環境和疆域,容易出現多線作戰的局面。
到時候若是陳國玩了命地斷水路,突厥大可汗從西域上方的那個部分開殺,江南和應國接壤的部分姜素負責,賀若擒虎和宇文烈放下臉面,從西意城鑿穿出來毆打那幫可汗。
李觀一縱是再如何豪邁勇武,也是分身乏力。
治一國和治一州,完全兩個概念。
國境線太長,周圍對手又多,實在是麻煩。
不要說只有李觀一了,就算是把薛神將最后一次機會加上都有些許的捉襟見肘,薛神將咬死了,他最后一戰一定得是天下太平之前的那一戰,休想要讓他提前睡覺去。
既來此世,不見天下最壯闊一戰,不見天下致太平之戰,就提前沉睡千年悠悠,再一睜眼,只能從青史當中,只言片語,見你們的功業,知你們的豪邁,如何可以,如何甘心!
薛神將幾乎要撒潑:
“你不能欺辱我一個老人家啊!”
李觀一所部,缺少最頂尖的前十級別神將。
一流戰將和頂尖級別,一流級別的謀士倒是不少。
水戰有怒鱗龍王,山間作戰有西南王段擎宇,正面沖陣有越千峰,楊興世,騎射有王瞬琛,還有半個帥才韓再忠,都是一流的戰將。
還有正在休養的蕭無量。
這些當世一流的戰將,在神將榜的排名,在十名至五十名當中,甚至于許多都是戰績可以進入前三十的神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