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部分人都不清楚的是,兩神兩教當年為何選了鄭堯,后來又為何棄了他,其間究竟發生了什么,讓他們態度轉變如此之大。
這一切,都要從鄭堯帶著桃木軍,踏入歡喜溝,掘開道微的墓穴說起?!?/p>
術士秘冊再次無風而動,一頁頁翻開。
結合所查史料和曾經見到的有關鄭堯的幻象,黎漸川將鄭堯打開道微的墓穴,發現其中的術士秘冊,看過其中內容,大驚惶惶之后,聽從手藝人兄弟的建議,開壇祭神,以凡人之身與神明交易等事,一一寫了出來。
“……
鄭堯與兩神的交易,除去他們雙方外,無人可知,但從后來鄭堯的所作所為中,也不難推測。
他們這場交易,兩神需要付出的,是從信仰與超凡勢力兩個方面來支持鄭堯奪取天下、平定亂世——歷史上,有過鄭堯遇一山城,久攻不下,多子菩薩對山城無數信徒降下神諭,令其打開城門,恭迎天下之主的記載,也有過鄭堯大江難渡,紅衣道長揮手搭云橋的故事。
而鄭堯需要付出的,則是對過往真相的保密、術士秘冊,以及他的性命和天下。
因此,大夏建立后,鄭堯只作為皇帝穩了兩年局勢,便有兩教發出檄文,討他退位,他順勢離開,任由兩教入主,神權立國,最終自囚死去——這一系列變故,不是突然的政斗,而是早已定好的交易內容。
這本就是一場不平等的交易。
但鄭堯沒得選。
他夾在道微的算計與兩神的仇恨之間,夾在亂世諸雄與黎民百姓之間,要想再多活上幾年,要想盡快結束這悲慘的世道,他沒得選。
鄭堯本就不是什么圣父,參加起義,爭奪天下,盜墓sharen,一半是為天下百姓,一半自然是為自己的野心與欲望。由冒天下之大不韙,干那么些掘墳盜墓的事便可以看出,此人一旦下定決心去做什么,哪怕千夫所指,也不會輕易動搖。
這場與神明的交易,是鄭堯從一個普通的起義軍首領,走上真正的帝王之路的開端。
這一總結的得出,既是因兩神兩教的相幫,鄭堯的勢力發生大變,也是因鄭堯之心,在這一場交易前后,已經變了。
史書記載,在鄭堯得兩神神恩,離開歡喜溝時,他軍中一名身份不詳、字為子賢的心腹忽因急病暴斃。
以我所見來說,這位子賢八成并非急病而亡,而是自盡或被鄭堯所殺。
因為他是除鄭堯外,唯一一個看過術士秘冊之人,即使他與鄭堯情同手足,可也難逃必死結局。
這個結局,只怕在他提出要讓鄭堯與神交易時,便已然被他料到??伤鎸︵崍?,還是說出了自己的建議,未曾隱瞞絲毫。
鄭堯自然明白。
歡喜河邊開壇祭神前,他那一夜的輾轉,至少有三成,是為這段未曾明說的情與義——兄弟、君臣之情,百姓、天下大義。
但無論怎樣的糾結痛苦,他最后仍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開壇祭神,子賢暴斃。
幼年路遇道微,結下了一串糖葫蘆的因果,青年開墳掘墓,挖出了一本術士秘冊的算計,就此重定乾坤,萬人之上,中年悲涼,霜北臺一夢,無疾而終。
鄭堯不似兩神,于畸形中成長,于超凡中異變,也不似道微,起于微末,借勢謀局,一朝大仇得報,天下為之傾覆,更不似文宗,英明果斷有之,昏庸殘暴有之。
根本上來說,他只是一個普通人。
作為一個普通人,鄭堯稱不上好人,甚至干了不少壞事、違心事,但卻是這許許多多的人或神里,唯一一個自始至終都保持了部分自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