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經一般音調高昂的鈴聲仍在響著。
抹了把臉上的冷汗,黎漸川穩定著有些失焦模糊的視野,一邊循聲摸到掉下床的手機,按掉鬧鈴,一邊轉動目光,簡單而快速地打量了一圈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
這是一間大小絕對不超過十平方的臥室,家具簡單,一張單人床,一個衣柜,和一張桌子。
三件家具中的前兩件都頗為簡陋陳舊,仿佛從上世紀垃圾堆里刨出來的無人問津的二手貨。唯有最后一件還算像樣,升降桌,帶書架,桌上擺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把機械鍵盤,書架上亂七八糟地堆著十來本書籍雜志。
桌邊,書架底下,還有兩個紙箱子,敞開著,也摞滿了不少書。
黎漸川粗略掃過一眼,便發現這兩個紙箱里頭的書和書架上的書并不一樣,它們嶄新,還裹著一層塑封未拆,書的名字雖然不同,但作者卻都是一個名叫一十九川的人。
黎漸川心中隱有猜測,一手按開了筆記本電腦的開機鍵,一手指紋識別劃開了手里的手機,凝神翻看起這兩樣電子產品內隱藏的信息。
有喜
在擁有手機、電腦的現代,人類在互聯網上暴露的信息遠比現實中多得多。
黎漸川只花費了不到十分鐘,便從這兩樣電子產品里提取了自己想要的線索。
他所在的軀體名叫季川,二十八歲,是名三流作家,專攻懸疑恐怖領域,筆名一十九川,寫作至今八年,也算是小有名氣。
因稿費收入足以養活自己,大學畢業后,季川便選擇了成為全職作家,大部分時候宅家碼字,小部分時候外出采風,尋找靈感。
去年年底,上本書完結,休息過春節,季川便開始著手準備新書。
新書的題材暫定為民俗恐怖類。為取材,季川便從帝都來到了冀北一座臨山的小縣城,豐饒縣。
豐饒縣因有歡喜溝這個神鄉,一直以來便流傳著許多真真假假的民間故事,是天然的素材地。更何況,歡喜溝十年一次的大祭還將在今年清明舉行,季川對此也是慕名已久,這次恰好可以過去看看。
三月初季川便來到了豐饒縣,在老城區短租下了這一室一廳,白天滿縣城逛蕩,晚上整理靈感。
眼看四月將至,歡喜溝大祭即將開始,季川便提前訂好了行程,找了個拼車的,從豐饒出發,進山到歡喜溝。
只是不知道什么毛病,季川能打聽到的所有去往歡喜溝的車輛,不論是拼車、包車,還是公共交通,全都只有晚上的,沒有白天的,就好像歡喜溝里晝夜顛倒,只有晚上出現,白天找不見一樣。
作為一名外出取材的作家,季川當然不會放過這點明顯可以發揮想象力的古怪事件。但他找許多當地人問過,也在網上搜索過,全都一無所獲,竟沒什么人討論這件事。
他嘗試發帖子去問,相關內容無一例外地都在發出的瞬間被刪除。顯然,歡喜溝的很多事是不被允許公開討論的。
季川的好奇心被狠狠地勾了起來。
他已經迫不及待要前往這個已然舉世聞名,卻依舊神秘古怪的古村落。
而今天,便正是他出發前往歡喜溝的日子。
在整合原身的信息的同時,黎漸川還簡單上網了解了一下目前這個副本世界的情況。